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以及總理溫家寶自上台以來,一直被外界視為開明派,對他們寄予無限的希望,以為有助推動中國的政治改革。然而,北京近期在人權問題上的表現倒退,已令外界對兩人愈來愈不耐煩。美國《紐約時報》就嚴厲批評胡、溫當政下,北京對新聞界的打壓有增無減,甚至倒退至八九年時的惡劣程度。
《紐約時報》在本星期一「世界新聞自由日」一篇有關內地新聞狀況的報道指出,一年多前,內地很多知識分子都寄望胡錦濤、溫家寶上台後,在言論自由方面採取更容忍的政策,但「事與願違」。報道指出,胡、溫不但沒替內地的言論及新聞自由鬆綁,相反卻施加比以前更嚴格的控制,甚至達到八九年北京鎮壓民運後,全面壓制言論的惡劣程度。
報道毫不留情地批評,胡、溫過去竭力表現出親民形象,特別希望獲得農民的認同。然而,最近安徽作家陳桂棣夫婦合著的《中國農民調查報告》卻成了禁書。當局又對互聯網加強監控,很多在網上發表「另類聲音」的異見人士,紛紛被捕及起訴。即使以學術角度討論修憲的知識分子,也遭到騷擾。
上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明確反對香港○七、○八年普選特首及立法會,更令人質疑北京是否已背棄了當初給予港人「高度自治」的承諾。中國問題專家甚至擔心,北京近日收緊對言論及新聞的控制,不只因為「六四」十五周年,而是領導層對自由討論政治問題及獨立報業持有偏見和敵視態度。
報道指出,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焦國標,最近在網上發表題為《討伐中宣部》的文章,猛烈抨擊主管各級新聞單位的中央宣傳部,動輒以穩定壓倒一切為由,限制新聞報道、封殺媒體,與二次大戰時的德國納粹宣傳沒有分別。焦國標形容中宣部是「當下中國社會發展的絆腳石,為邪惡勢力和腐敗分子撐起最大、最有力的保護傘」。
焦國標感慨地說:「誰都知道中國不是新聞自由太多,而是新聞自由太少。中宣部以新聞自由為敵,連『新聞自由』四字都不許隨意使用,這分明是對最起碼文明準則的公然踐踏。」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