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地龍口粉絲發現摻雜以粟米澱粉及懷疑致癌物製成的假貨,香港食物環境衞生署強調有問題的龍口粉絲並無輸港,呼籲市民若感不安便不要食用。有立法會議員批評,政府反應緩慢,監管鬆散。
食環署昨強調,供給內地銷售和本港銷售的龍口粉絲來自兩條不同的生產線,出現問題的製造商產品沒有供港。該署發言人稱,內地所指以過氧化苯甲酰及碳酸氫銨均是可以在香港合法使用的食物添加劑,過氧化苯甲酰是用作漂白之用,含量不可超逾一百萬分之六十;碳酸氫銨作用如發粉一樣,將粉絲脹大,而署方只要求製造商自訂份量。
食環署強調,碳酸氫銨並非危險化學劑,以一千克含四十八毫克計,食用一噸才能令人不適,但仍不會致癌。
中文大學生物化學系副教授何永成指,碳酸氫銨中的銨,曾在老鼠實驗顯示,大量積聚會有即時生命危險,而銨也是一種很強的氧化劑,可以把身體內的細胞氧化,部份可成為致癌物。
但本身是化學博士的綠色力量科學及自然護理總監鄭睦奇稱,銨非致癌物,人體本身也會產生銨,例如放臭屁或食物隔夜後都含有微量的銨,並不是很危險。他認為,另一種用作漂白的過氧化苯甲酰屬於疑是致癌物,部份國家已要求生產商把成份列明,讓公眾購物時可作選擇。
中大生物化學系客席教授曹宏威稱,銨不是致癌物,一般的汽水飲料也含有銨。他認為,市民食用龍口粉絲不會有危險。
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主席李華明批評,事件反映本港的食物監管鬆散,也沒有足夠的資料供市民了解。他又指,部門反應緩慢,事件再次披露出中港兩地無通報機制,事件廣泛報道後部門才與內地聯絡。醫學會會長勞永樂說,碳酸氫銨是國際通用的添加劑,但食環署連日來也沒有清晰向公眾講解,令不少市民不知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