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行李員 一張笑臉做起

酒店行李員 一張笑臉做起

入住一家酒店,客人最注重的是可以得到怎樣的服務。有人以房間整潔衡量,有人以餐飲水準評分。其實,要體現一家酒店的服務水準,應該是從開門的那位門僮或行李員說起。

馬哥孛羅香港酒店主禮賓司盧柏軒,81年加入酒店做行李員。在這之前,他在邵氏電影做運輸部文員,負責為導演及明星安排車子。雖然月薪只得900元,但可滿足「睇明星」的興趣,當時他也曾當過臨時演員。不久,他經舊同窗介紹,加入這家酒店,一做便23年。 

豐厚貼士吸引入行
盧柏軒表示,那個年代,社會上的工種,沒有現時那麼多選擇,而「豐厚的貼士」是他決定入這行的一個重要因素。他直言,當時基本月薪是1200元,但每日的貼士已經有200元,由於單靠貼士已足夠日常支出。他說:「用嚟出糧嘅存摺,可以放埋一邊。」
亦因為這個原因,當時年輕的他為怕失去貼士收入,「有職都唔想升」。至於各地遊客「俾貼士」的習慣,他表示,80年代美國人最「闊佬」,閒閒地也有10美元;外人眼中好富貴的日本人則只會將「床頭蛋」(給予執拾房間的人的貼士)放在枕頭底,通常只是100日圓,沒有其他打賞。

努力9年升至禮賓司
工作不久,盧柏軒便明白自己的工作,不只是開門及搬運行李那麼簡單,因為客人抵達酒店,第一個接觸的職員便是自己,所以自己給客人第一個印象十分重要。今日,他亦不斷提醒新入行的後輩,要大方及保持笑容,這或許是盧柏軒在9年後由行李員升至「揸弗人」禮賓司的原因。
升職至禮賓司的他現時亦要親力親為,以客為先。有一次,一名男客人在晚上九時,向他要求代買99支玫瑰花,給女朋友一個驚喜。由於當時附近花店不是已關門,就是沒有足夠數量。他與同事便四出張羅,終於在旺角花墟才能找到。

為客奔走獲得回饋
最令他難忘的,是一名拳賽迷。該客人希望在酒店看拳賽,但酒店並無此類節目,於是他便向有線電視求助,將節目錄影帶送到酒店,令該拳迷非常感動。最近該拳迷重臨香港,送了數張莫斯科馬戲團的入場券給他,原來拳迷正是該馬戲團的行政製作人。

酒店鬼故作反面教材
問及酒店有不少靈異事件的傳聞,盧柏軒坦言,多年來自己亦聽聞無數,但卻從未遇上。他更笑說,以前聽過同事的「奇遇」,但都是在「蛇王」,如反鎖自己在升降機或在後樓梯睡覺期間發生,這反而成為他訓示下屬不要偷懶的「教材」。

禮賓部要盡快將客人的行李送到房,避免要客人久候。

馬哥孛羅香港酒店牽引着盧柏軒的心,令他甘願一直在此做到退休。

酒店大堂為客人開門的往往是男性,不過,96至97年間,酒店曾聘用了6位菲籍女士做DoorLady,希望給予客人一種新鮮感,最後證明失敗。

在「沙士」期間,各員工要輪流放無薪假期,是盧柏軒最深刻的經歷,由於現時多了自由行旅客,酒店再無淡旺季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