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羅馬帝國的凱撒大帝,是西方領袖學的源頭。
在凱撒大帝遇刺後四十四年,耶穌才出生。但因為凱撒的英名不但前無古人,他的手腕卓見也後無來者,因此凱撒之後的羅馬皇帝,都叫自己做凱撒。
凱撒會打仗,還在當總督的地方王時就親自帶兵,遠征瑞士和法國一帶,有如康熙遠征準噶爾一樣,攻打法國人的祖先高盧裔人。凱撒的軍隊屠殺了百萬百姓,血流遍地,平定了高盧之後,卻吸納高盧人中的奴隸主進羅馬的元老院,對征服了的歐洲領土,答應不加稅。
凱撒的政治藝術,今天的意大利人已經失傳,反而由英國人學得最深透。英國佔領殖民地,也懂得籠絡當地的土豪商賈,讓他們進行政局。在印度,英國培養了一批知識精英,令各地的土王臣服,在馬來亞,英國扶持了一批馬來人和華人的混血族裔「峇峇」,保送他們去英國留學。在香港,戰前扶持買辦何東,戰後籠絡一批上海紗廠老闆,給他們勳銜和爵位,為他們爭取歐洲的多纖維紡織品市場,這些高超的手腕,都是從凱撒大帝身上學來的。
凱撒不但是大將軍,還是一位散文家。他的作品許多都是行軍時在戰地寫給羅馬的元老院的報告。凱撒的文筆精煉,體現了虔敬、勇毅、磊落,報告的風格,閃耀着凱撒光芒四射的人格,遠遠超出寫《出師表》「臨表涕零,不知所云」的諸葛亮,以及玩弄小聰明如「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曾國藩。凱撒的報告和演辭,輯錄成書,名叫「散論隨筆」(Commentarri)。英國首相邱吉爾,在領導盟國打贏了納粹德國之外,還旁涉著述,寫出了《英語國家全史》,邱吉爾正是把凱撒當偶像,有心要與凱撒爭雄。
沒有這樣的傳統,就不可奢求懂得如何治國,因為人家的領袖藝術的泉源是凱撒,管理殖民地,沿用了羅馬精神。想把香港管得像英國人那麼出色,請問各自的文化源頭是甚麼?秦始皇?曹操?朱元璋?雍正皇帝,還是成吉思汗、東姑拉曼,或非洲的阿努圖圖大酋長?源頭不一樣,文化的遺傳基因也不同。
特區政府的「政制報告」,把自己的低能,一開頭就賴英國人沒有「培訓政治管理人才」,真是笑話。英國人從沒有禁止凱撒大帝的著作在香港的辰衝書局出售,利舞台和樂宮也上映過無數荷里活的古裝羅馬史詩巨片。當你自己沉迷跑馬、炒股、上北京人民大會堂吃填鴨、趕敦煌酒樓的愛國酒會時,從麥理浩、尤德到彭定康,都在書房裏靜靜地讀書,然後俯看窗外這一地鑽名逐利的暴發土人,靜靜地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