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螺灣沿海岸水泥路走至大澳,全程綠樹成蔭,涼涼海風拂面,4小時輕鬆之旅,景點多如走馬燈。沙螺灣看過買少見少的古老捕魚法「罾棚」後,再觀全港獨一無二的把港古廟,往後胭脂色的紅粉石送行,抵達大澳更可以近賞將軍石。
記者:陳慧敏 攝影:林栢鈞
模特兒:Peggy(StarAsia)
從沙螺灣碼頭上岸,遠遠已經看到兩條危危乎的木橋伸出海面,沿水泥路走到第二個涼亭,有小山路直通「罾棚」。「罾棚」是種古老捕魚法,用竹枝與木板搭建成長棚跟漁網相連,捕魚時只要像「倉鼠跑圈圈」般轉動岸邊轆轤,水中漁網就會徐徐升起,撈起魚穫,漁民划舢舨至網底取魚,這叫做「拗魚」。
據沙螺灣村民說,這些「罾棚」現在還有老漁民使用,不過自新機場落成後,漁獲已大不如前,隨時「拗」足一天都「拗」不到多少斤魚,水流流向外海時,灘邊魚量更稀少,所以漁民索性休息,要見他們出來「拗魚」,真要講講彩數。
續向西走,沿路見兩座稀有古廟,一是鎮立沙螺灣、全港只此一間的把港古廟。一般海灣都會供奉天后或洪聖兩位海神,但當年的沙螺灣食正東北風口,巨風巨浪經常湧入村莊造成破壞,風水先生即請來茅洲的「把港大王」來鎮守,從此風平浪靜,人民安居樂業。
廟前有泥灘,濕地生態一樣多姿多采,白色小螃蟹左箝超乎身體比例的大,膽卻小,遇人即挾着蟹箝走,縮回泥沼;細心看,還可找到稀有活化石馬蹄蟹呢。
走到石散石灣還有一座三山國王廟。「三山」是指潮州的巾山、明山及獨山,這毋庸置疑,但談到「國王」是誰,路過村民說是救過宋帝昺的三位山神,在小攤檔吃豆腐花的婆婆堅持是三山的雨神,行友更神奇,說是劫富濟貧的山賊,真是一人一版本,信不了誰,但共通點都是「拜山」。
輕鬆走個半小時來到深屈灣,繞紅樹林往茜草灣走,岸邊碎石巨岩漸變胭脂紅。香港岩岸含鐵量高,氧化後會呈現不同深淺的橙或紅色,紅石門的豔紅海岸及布袋澳的淡粉紅岩層,就是例子。
塗了淡淡胭脂的Peggy說:「好靚呀!好似我盒胭脂咁色呀!」形容倒沒誇張。茜草灣見到的,是連綿不絕的粉紅色海岸線,嫣紅豔麗,綑邊綑得愈遠就愈紅,不過相對地更危險。
接走大澳,沿途山路綠樹林蔭,走得舒服。一心想與大澳西面的將軍石合照,以為只可坐船遠觀,只拍到自己的迫爆頭與豆米將軍,原來大澳公立小學旁有水泥路,10分鐘可直達將軍石,拉近彼此距離,不過沿路惡蚊肆虐,走5分鐘,小記已被叮了個四星連環。
友善村民還指點拍攝竅門,原來將軍右臉比較多痘皮,左臉則滑淨靚仔,為見靚仔,我們不惜取道碼頭岩岸綑邊,自南北上,近距離拜見將軍,終與倚崖望海的貪靚將軍來張近距合影!
大澳茶餐廳藏龍卧虎,金培茶餐廳的雞翼公仔麵($15),一碗有4隻肥雞翼,夠驚喜,秘製滷水汁加少量咖喱及黑椒,非常惹味。
金培茶餐廳(29855393)
地址:大嶼山大澳太平街130號地下
交通
去程:屯門碼頭乘新渡輪(平日$15,假日$25),至沙螺灣碼頭起步。
回程:大澳碼頭乘11號巴士(平日$11.8,假日$19),返回東涌市中心。
新渡輪船班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