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魚塘大規模死魚

珠三角魚塘大規模死魚

一周之內,珠三角各地發生了數十宗大規模死魚事件。養魚戶懷疑是河道水質受污染而導致魚塘的魚大規模死亡。不過,當地政府就強調,「魚一夜死光」事件是氣候多變影響,與水質污染無關。

四川污染死魚6萬公斤
佛山三水白坭鎮金竹村魚塘的魚,上月底一夜間離奇死光後,養魚戶陸其志懷疑是因工業污染造成。而白坭鎮政府化驗塘水的水質後也指出,陸其志魚塘水的氨氮值超出漁業水質標準十三倍,此含量足以殺死魚類。但鎮政府強調,塘水的氨氮值超標是因為魚塘孳生過量的水蜘蛛,消耗大量溶氧,令水中氨氮無法被氧化,死魚事件並非工業污染所致。
此外,珠三角的江門、番禺、中山、惠州等地,近日也相繼發生了數十宗大規模「魚一夜死光」事件。對此,中國水產研究院珠江流域水產研究所工程師龐世勛認為,每年春夏之交,氣候多變是導致大規模急性死魚的主要原因,大多數情況都是因氣候變化太快,導致氣壓偏低,致使魚塘缺乏氧氣而出現死魚。
另方面,四川沱江資中文江段近日也出現六萬公斤的死魚,造成近百萬元的直接經濟損失。據稱,事件是由於當地一家化工廠排出污染物造成的。專家估計,沱江需要五年時間才能恢復以前的水質標準。
《廣州日報》/《華西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