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股市在去年及今年首季分別有4成及逾1成半的升幅,表現其實並不差,而首季表現更是亞洲股市中表現較佳的市場。不過自3月總統大選後,政局發展一直成為市場焦點,反而經濟基調已不重要了。
台灣經濟的表現不差,特別是銀行呆壞帳的清除步伐,令市場頗為滿意。去年3月底,台灣銀行的呆壞帳約在8.4%水平,而去年底已經回落至4.5%;消費者信貸也出現12.7%的增長,令整體貸款增長可達5%。製造業的生產設備使用率已經返回亞洲金融風暴前的8成水平,惟失業率仍徘徊於4.6%,較風暴前的2至3%為高,與美國經濟出現沒有就業的復甦,有點兒相似。不過,最近台灣內部消費錄得7.3%升幅,反映去年由出口帶動的經濟復甦,已經惠及內部消費。
不過在經濟層面上,台灣有兩個要注意的環節:第一個是通脹;第二個則是出口。
台灣的銀根增長快速,3月份數字達2%水平,與央行的2.5至6.5%雖仍有距離,但回升的速度很快。
此外,縱然台灣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升幅現時仍處於似有若無的情況,但核心CPI卻已開始明顯上升的趨勢。最重要的是入口物價上升3.6%,顯示台灣出現入口通脹的初步現象。由於台灣是原油入口國家,去年油價狂升,對入口通脹亦有一定壓力。
台灣第1季出口按年上升20%,而出口仍是台灣經濟復甦的重要動力之一。美國仍是台灣出口的最重要市場,比重佔34%,居次的是歐盟國家的21%,第3便是中國的12%。現時美國正醞釀加息,而中國市場將受着兩岸關係所影響,所以台灣的出口在今年將會陰影重重。
過去1年台灣股市得以回升,明顯是受到外資流入的幫助。2003年外資淨流入台灣股市的資金達160億美元,而今年首季也有35億,可見外國投資者對台灣的經濟前景看好。
不過,台灣大選情況已令一些投資者卻步。在大選前的6個交易日,外國投資者自台灣股市撤出22億美元,而現時情況仍未回復穩定。不過在大選有結果後,股市雖曾單日下跌7%,但其後卻反彈了差不多10%,可惜最近中國的宏觀調控,令台灣股市再度下跌。
不過要留意的是,環球很多資金及基金視作指標的摩根士丹利,正考慮因應台灣把外國投資者在本土投資的限制減低,而增加台灣股市的比重。假如實際執行的話,台灣股市的比重將會在今年11月及明年5月調高,這將鼓勵外資流入台灣股市。
在香港,提供台灣股票基金約有5至6隻,數目不多。它們在跌市時的跌幅與市場指數相若,升市的表現則視乎組合的股票類別。大部份基金都以科技環節作為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份,佔投資組合約30至50%,而一些金融比重較高的基金,在年初至今的表現則較弱。
政治風險明顯是現時投資台灣要留意的地方。陳水扁連任,預期會阻礙兩岸關係的改善,特別是三通的進程。現時由台灣飛往中國,所需時間比由新加坡去中國還要長,這種情況明顯影響台灣經濟轉型及結構改進。
2008年是北京舉辦奧運會的1年,也是陳水扁任期的最後一年,到時便是一個敏感的時刻。
尹可豐
美國銀行(亞洲)副總裁
(「中國企業有哪一個環節現時值得投資?」現誠邀《蘋果》讀者寫下看法,附上姓名及聯絡電話,傳真至3150-8696。我們會在節目中抽出一位朋友,美國銀行(亞洲)將會送出足金金猴一隻作為紀念品。此欄摘自上周五美國銀行(亞洲)特約:新城財經台「基金KINGKING傾」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