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科技大學的一項街市調查顯示,街市雞檔應是「兒童禁地」,因為雞檔的細菌含量嚴重「爆燈」,較優良空氣水平標準惡劣三十倍以上;雞檔的空氣中,近半細菌可導致人類出現呼吸道敏感情況,兒童吸入或致鼻竇炎或中耳炎,所以家長不應帶子女到街市買雞。
記者:倪清江、梁洵瑜
科大環境及持續發展研究所於今年二月中在位於九龍東的牛池灣街市、大成街街市及雙鳳街街市,在街市內外共採集了約五十個空氣樣本,以測定細菌及真菌含量。
研究發現街市內雞檔的細菌含量「爆燈」,超出量度器能量度出的三萬二千六百四十二個含量單位的上限,比政府訂立的室內空氣「優良」指標一千個單位水平,超出三十倍以上。其次為菜檔,第三位則是燒味檔(見表)。
街市外面空氣樣本中,近半是葡萄球菌。
街市內肉檔空氣也有半數是葡萄球菌,另一成半是微球菌;而雞檔空氣中也有近四成是葡萄球菌,並發現可令人出現呼吸道敏感反應的「布蘭漢氏菌」(BranhamellaGram-ve),含量佔雞檔空氣中的細菌四成六。
該研究所助理科學研究員劉培生昨在記者會上稱,葡萄球菌及微球菌可在人類頭髮及皮膚上找到,透過摩擦散發開去;而「布蘭漢氏菌」則不是來自人類,只可在溫血動物身上找到,他認為是雞檔內雞隻在拍翼及透過糞便,把該細菌散播開去。
劉培生說,「布蘭漢氏菌」含有致敏原,影響慢性呼吸管道疾病的人士,即使細菌死了,毒性仍存。
該研究所所長方明稱,兒童高度與放置雞籠相若,吸入來自雞隻細菌的機會更高,所以家長不應帶年幼子女往買雞;雞檔也應作「原點隔離」,透過獨立抽氣系統,將雞檔空氣抽走。
除細菌外,雞檔的懸浮粒子含量,每立方米空氣中有二百五十微克,超過政府訂立的室內空氣「優良」指標水平近四成。
調查又發現雞檔中的真菌含量較其他檔攤為高,並錄得「爆燈」數據。劉培生說,現正分析有關真菌的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