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線遊:<br>紅石門頁岩染成紅海

短線遊:
紅石門頁岩染成紅海

新界東北一帶土質含鐵質高,層叠頁岩多數呈現紅色,尤其是進入印洲塘的紅石門與對岸的往灣洲,更把岸邊海水染成淡紅,蔚為奇觀。不過要欣賞紅石奇觀殊不簡單,來回要走船灣淡水湖的橫嶺7小時,自問夠腳骨力便馬上出發吧!
記者:戴維浩
攝影:梁細權
模特兒:Ryan

上橫嶺賞茅膏菜
烏蛟騰村出發,入九担租,據烏蛟騰村一長者憶述,九担租村全盛時期有千人居住,以務農為生,後來大部份村民移民英國,現已十室十一空。
上橫嶺,登山徑初段滿布石礫,非常傾斜,叫人苦不堪言,花20分鐘上橫嶺,盡眼連綿不絕的山嶺、峽谷,由東至西,逐漸遞降,可以欣賞壯麗山景。山上植被不多,多數高不及胸,在植被較豐富一處,Ryan發現了茅膏菜,茅膏菜是食蟲植物,通常長在禾草旁,葉面上有腺毛分泌甜液吸引昆蟲,當昆蟲飛到葉面,即被腺毛黏着,愈是掙扎,腺毛愈是內捲,最後動彈不得給消化掉。除吃蟲外,它還有因生長環境而變色的特性,由於船灣一帶土質含鐵重,所以茅膏菜亦呈現紅色。




紅石門坳迷你水塘
再走1小時,來到紅石門坳,回首走過的山道,原來大峒至觀音峒一段極為狹窄,兩旁是筆直懸崖,眺望極似刀刃,想剛才還在極薄峯刃上行走,渾然不覺險象環生。紅石門坳有一下山小徑往山腳,勢似通往紅石門,穿過濃密植林,沿途紅石引路,15分鐘來到焦頭坑水澗中段,有水壩集水成一小水塘,水塘建成於1972年,食水經海底輸水管運供鴨洲、吉澳居民飲用,工程頗浩大。

■九担租村荒廢十數載,人去樓空。

■若陽光充足,在鐵質含量豐富的泥土上生長的茅膏菜會呈現紅色,相反則呈綠色。

■水塘石縫「咯咯」鳴叫不絕,雖不見蹤影,但應是蟾蜍春季求偶聲,打破幽谷水塘的寧靜。

■水塘落成,建碑為證。

紅石門村只得三戶人
過水塘,5分鐘到紅石門村,村在紅石門灣灣內,已荒廢多時,只剩一破爛村屋,傳說紅石門村只有居民三戶,共十多人,原以耕種為生,及後沿灣建堤蓄水,利用潮水漲退殖魚,村中交通多賴舟隻。沿村中有石屎道出海岸近水處,眼見一片嫣紅,灣岸的紅石細碎,橫石層叠入海,更有水溶蝕蜂窩洞,盡覽各式地理景觀。

■紅石門村對出有一堤壩,為昔日村民所建,截灣蓄水,利用潮汐養魚。

■村中有一魚塘,塘水凝碧,明鏡映綠,在荒山中有一點嬌媚。

■部份沙岩更溶於水中,把海水也染紅了。

■在海邊一角發現的蜂窩狀風化,雨水、海水把岩石礦物溶解帶走,形成窩洞。

小蟾蜍蹦跳送行
綑遊過海邊紅石奇景,沿村路回程,過水塘上橫嶺落上、下苗田歸去。路途上,Ryan見路上有無數細小蹦跳物,近看原來是不大於指甲的小蟾蜍,剛從蝌蚪化身成蛙,一大群的在山道上胡亂蹦跳,我們的巨足印踏上黃土道,嚇得族群各小兄弟跳入草叢,場面搞笑。
回程經九担租返烏蛟騰,道旁一列巨竹直豎,隨風發出竹枝破裂聲,我愛煞這竹林,因全程7小時,就只這段有竹樹遮蔭。提醒你,若過份地烈日當空,別出發,因全程山路無遮無掩,很易中暑。

■人在竹林隧道,涼快得很,舒服得不捨得走。

■回程時我們左右顧盼,以防小蟾蜍成為腳下亡魂。

醫肚站
旅程始於烏蛟騰村,村中有士多賣小食凍飲,不妨歎個餐蛋麵當早餐,餐蛋煎得香口,加上爽脆生菜,吃過了才有力氣迎接7小時的漫長旅程。

鄉村士多(26744229)
地址:烏蛟騰村3段1號C

■餐蛋麵$18

交通
去程:大埔市中心乘專線小巴20C($6)至烏蛟騰路新屋下下車起步。
回程:烏蛟騰村乘20C,返回大埔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