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宏觀調控港元或受壓

內地宏觀調控港元或受壓

【本報訊】本港是亞太區內最倚賴中國內地經濟發展的地方,金管局總裁任志剛昨日在立法會上指出,雖然長遠計,中國實施宏觀調控,肯定對內地以至本港經濟持續發展有好處,但不排除會帶來短期風險,內地市場若出現任何波動,「對本港經濟的影響會較其他經濟體系大」,一旦本港受到影響,心理上很自然會在港元滙率變化中反映出來;這意味滙價會受壓。
去年受美元偏弱及人民幣升值的政治壓力所影響,市場情緒認為港滙應轉強,但任總相信這是市場的短期感覺,人民幣本身亦沒有升值的理據,上周五已有資金流出銀行體系結餘,故不應因短線的市場情緒,而改變行之有效的聯繫滙率政策。

軟硬着陸難界定
另外,截至四月底本港銀行提供人民幣存款服務,累積總額已達六十億元,較三月底增加十億元。任志剛表示,人民幣業務在港推出時間尚短,但目前發展情況良好。
立法會議員朱幼麟詢問任志剛基於甚麼理據,指內地宏調會對本港經濟及滙率構成風險,朱認為內地多透過行政手段降溫,有條件讓過熱的經濟軟着陸。任志剛同意朱幼麟的說法,表示因內地一些市場調控工具的發展仍屬初階,未必有足夠深度,故當局會使用行政手段達致調控目標。至於內地經濟會出現軟着陸抑或硬着陸,他說兩者很難界定,但以本港與內地經濟關係的密切程度冠於亞太其他經濟體而言,他擔心內地調控或會對本港構成短線影響,因為「現時中國打個噴嚏,很多經濟體系都會感冒,或者出現肺炎亦唔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