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科學研究領域和發明在過去數十年一直領先世界各地,不過,這個優勢開始消退,連聯邦政府和私人機構專家都不約而同地指出,歐洲和中國在科研急起直追,漸漸威脅到美國稱雄科技界的「霸主」地位。
美國《紐約時報》周一引述「國家科學基金會」高級分析員揚科夫斯基說:「其他地區已趕上,卓越科研不再是美國的專長。」
專家指出,外國的科學研究有長足發展,不但從後趕上跟美國競爭,有些甚至超越美國,只是公眾尚未認識到這個趨勢,也未意識到外國科研趕上,對美國的職業、工業、國家安全或知識界的影響。
專家承認,外國智囊團不斷湧現,刺激了科研探索領域的發展;而科研突破的成果和利益只留在海外,也使美國在爭奪科研人才和其他成果上面對激烈競爭,尤其是專利權。
根據資料,在美國批出的註冊專利權,美國人的發明雖仍佔了大多數,但比率正在下跌,由八○年的六成跌至去年的五成二。
美國論文在著名科學雜誌上發表的數量也不斷減少,而且減幅遠比註冊專利嚴重。以《物理評論》為例,美國科學家發表的論文比例,由八三年的六成一銳減至去年的兩成九,而中國科學家去年向該刊物提交的論文則逾一千份。《物理評論》編輯布盧姆說:「其他科學雜誌也有類似情況。」
喬治亞州科技學院主任希克斯形容亞洲科研進步神速「令人難以置信」,而且「論文和專利權數量增長之快令人感到驚訝」。
美國科研優勢正在下滑的另一指標,是諾貝爾得獎者人數減少。美國科研過去獲政府大量資助而製造了不少諾貝爾得獎者,得獎人數已由六十至九十年代的高峯期大減至二○○○年代的只剩五成一。
專家指,歐洲和亞洲的科研有很大進展,只是美國人沒加留意,例如歐洲航天局的探測器在火星大氣偵測到甲烷,顯示火星下面可能有微生物;此外,歐洲正計劃興建世界最強大的粒子加速器,預計二○○七年完成。
美國《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