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客試菜 - 鍾偉民

代客試菜 - 鍾偉民

寫澳門食店,寫了幾年;初時,見好就寫,標準,若有若無;寫了近百家,編書,要削去一半。該怎麼取捨?就不能含糊。
第一、當然是「好吃」;這一項,我是不論大小、名氣、新舊,一視同仁。氹仔的「新陶陶」,名夠大了,店夠老了;但老得教人氣憤,教人痛心;寫了,也得剔除。有一家「名品居」,我一寫,店「名」就大了,可惜「品」沒相應調高,一煲白飯,賣十八塊錢。「要不要XO醬?」老闆問。你以為那是伴飯的調味品?一點頭,那可糟了,得再付澳元三十八!簡直當我的讀友是羊牯了。食店的「名」,對港人來說,再大,大不過一隻叫大白燦的貓和一頭叫金鷹的馬騮;名,是人家賞的,宜慎待,慎享,慎用;恃名欺客,藉名宰客,是我最痛惡的;所以,我這本書,沒多少「名店」。

「好吃」,是不夠的;澳門有太多好吃的店,好吃以外,第二、地點和環境,最好有點特色:像紅街巿旁的「龍華茶樓」、營地街巿樓上的「超記」、鴨涌河畔南粵批發巿場裏的「成記」、路環天主堂前的「陳勝記」……讀友通過去找店,去吃飯,就可以認識真正的澳門,體會澳門饞人過着的「非人生活」。
第三、當然是實惠;但實惠,也是不夠的;澳門食店,一般都廉宜。「實惠」的意思是:論食物和環境,怎麼說,都該付一百,結帳,原來只需花八十,便宜得嚇死人,這就叫實惠。澳門半島羅神父街的「荷里活」、黑沙環的「利濠」、望廈的「新益」、沙梨頭的「六記」;氹仔的「竹原」,都算是這一類「實惠店」。
第四、是水平能保持;不管是粵菜、泰菜、日本菜、緬甸菜,也不論是傳統菜、創新菜,總不能時好,時壞;或者,蔡瀾去吃就好,我去吃就壞;無奈這一項,最難監察,唯有不斷「番頭吃」,遇變質走樣,即時筆伐,除名。書沒編好,人已暴肥,「代客試菜」這行業,真是高危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