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最低工資=更多青少年失業 - 何洋

蘋論:最低工資=更多青少年失業 - 何洋

薪金是眾多市場價格中的一種。在競爭的局限條件下,僱主必須給予僱員所「應得」的報酬,而這「應得」報酬則由僱員對公司的貢獻所決定。又是甚麼決定員工對公司貢獻的大小呢?答案是生產力。一般來說,教育水平高和經驗比較豐富的員工的生產力應比沒有受過甚麼教育和資歷淺的僱員高,故前者的工資通常比後者高。在自由市場下,由於僱主能予不同生產力的員工不同工資,充份就業作為一個社會目標相對容易達到。擔心勞動力在自由市場內被「剝削」嗎?競爭能防止「剝削」現象的發生。某僱員對甲公司的貢獻為100元,但甲只給予這員工90元,「剝削」現象出現,卻不會持久。乙公司看到這情形,盤算着只要95元把那僱員從甲手中搶過來,便可多獲5元利潤,但丙公司亦看到同類機會,如此類推很快那員工的薪酬就會在僱主相互競爭招聘下上升到與其生產力相同,即100元。
現在香港又有人大力鼓吹香港需要引入最低工資,以保障工人福利,由上面的分析可見,在自由市場下,工人根本不可能被「剝削」。哪又是甚麼使勞工團體尤其是工會那樣支持最低工資呢?答案是私利。有了最低工資,工會會員便能防止其他勞動力以較低工資和他們競爭,從而保護他們的既得利益!
大量的實證研究顯示,最低工資只會令失業情況變壞。對於那些低技術和資歷較淺的勞工(例如年輕人),引入最低工資對他們的打擊最大,原因是最低工資往往訂在他們的生產力之上。近年來,香港青少年的失業問題相當嚴重,去年第3季度,15-19歲組別的失業率為24.9%,引入最低工資將進一步扼殺他們的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