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歲的阿全年前因工受傷變成傷殘,為了減省開支,他大部份時間留在內地與妻子及一對年幼兒子生活,並以工傷賠償金過活。其三歲長子已屆適齡入讀幼稚園,為免耽誤兒子學業,他現已返港生活,惟卻無法負擔一筆搬遷費,被迫擠在老父租住的數十呎板間房,環境惡劣。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即時給予援助。
日前,記者來到朱家進行家訪,甫進房間便已發覺「進退兩難」,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最終要他夫婦倆和一對兒子全部坐到床上去,記者才找到丁點兒空間坐下,即使開着風扇,還要忍受一陣難耐的悶熱。
「其實呢度係我爸爸租嘅,佢都成七十歲,退咗休好耐,𠵱家都要靠綜援金生活。」阿全抱着幼子說。
原職酒樓侍應的阿全,○○年在內地娶妻,妻子阿惠現年二十七歲,兩口子育有一對兒子,現年分別五個月及三歲,均在本港出世。
結婚同年,阿全工作期間不慎扭傷右腳踝,導致骨頭碎裂,需動手術取出碎骨,自此行動不便。其後兩年,他依靠僱主每月發放數千元工傷病假錢支撐一家四口的生計。去年他獲僱主一筆過賠償約五萬元,可是坐食山崩,如今已差不多花光。
「𠵱家行路隻腳都會痛同埋拐下拐下,坐得耐又會麻痹,成日要食止痛藥,根本做唔到嘢。」阿全歎道。
為了減省開支,阿全大多留在內地居住,惟因賠償金已差不多耗盡,他又無法工作掙錢,加上長子適齡入讀幼稚園,思前想後,他便決定返港居住,妻子亦申請雙程證隨同來港協助照顧兒子。
阿全日前聯絡社會福利署打算申領綜援金,不過父子三人離港太久,超出社署五十六天期限,暫時未能申請。
阿全的妻子阿惠憂心忡忡地說:「見到屋企咁樣,真係好大壓力,成日頭痛同埋瞓唔着。」由於沒錢租屋,阿全暫時寄居在老父的板間房,妻子及一對兒子則在社工安排下暫居於慈善機構轄下的庇護中心,但始終非長久之計。
阿全的個案由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轉介予本報處理。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有見朱家的困境,撥款一萬元予他們繳付新屋的按金、上期及雜費,好讓他們有一個安身之所。
捐款編號:C1365
暖流熱線
電話:29908688
傳真:23702192
電郵: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