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魚故事:我好靚但不是明星

大魚故事:我好靚但不是明星

海,海底蘊藏着豐富的自然資源。根據統計,香港水域錄得接近1,000種海魚,當中超過300種珊瑚魚,而珊瑚品種達80個。
為了令市民大眾能進一步認識及了解本港富饒多樣的海洋生態,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由今日起,逢星期一與《蘋果日報》合作推出《大魚故事》系列,介紹本港常見的珊瑚魚品種。
有關資料將同時上載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網頁:www.wwf.org.hk,你不但可參加《大魚故事》每日問答遊戲及投票選出心目中最喜愛的魚類,更可參加由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舉辦的「觀魚大賽」競猜有獎遊戲。猜中參賽隊伍於比賽當日觀察到的魚類總數,有機會贏取由佳能香港有限公司送出的數碼相機一部。
自然基金「觀魚大賽」是香港首次舉行,參賽的潛水隊伍需於8小時內在香港水域競逐觀察到最多魚類品種數目。自然基金計劃把賽後所得的魚類品種資料輸入資料庫,作為保育海洋的珍貴資料。

小丑魚Yellowtailclownfish(Amphiprionclarkii)
我是一條住在香港水域的小丑魚,相信大家對我都不感陌生。我朋友滿天下,皆因香港有近1,000種海水魚類。一連八個星期的《大魚故事》內,我會與你分享一些有關我和其他好朋友的故事。
先說說自己吧!在香港,共有四種小丑魚,較常見有兩種。我身披至搶眼的橙和黑,加上分布在頭及身體的三間標記,不但鮮豔分明,亦十分易辨認。
我住在水深3米至15米、水流暢通的海裏,例如海下灣、尖洲等地方。通常你看見我的時候都是一家大小,生活樂也融融,作為雄性小丑魚,我會負責保護魚卵,免受侵襲。
所謂世界難撈,要在海洋世界裏生存並不容易,所以我們選擇與海葵同居,互相依賴。海葵用來捉拿獵物的觸手上帶有毒素,但偏偏我們能適應,不怕被螫,故躲藏在海葵的觸手間是最佳的防禦。我們小丑魚一族亦明白甚麼是感恩圖報,由於我們地域性相當強,為保家園,倘若有敵人游近海葵,我們會整群出去攻擊對方。
不少人類都因為我們外形討好,遂成為極受歡迎的觀賞魚之一,甚至將我們化為動畫電影明星。不過,我曾聽聞有人利用山埃毒暈和捕捉我們去售賣,實在太可惡。而且我們亦會被迫與海葵分開,雖然某些同類仍能生活下去,但希望人類能明白,我們也有獨特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