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大半個月來,股市受到接二連三的利淡消息困擾,消息包括1中國推出宏觀調控措施,一波緊接一波;2美國將會提前加息;3內地又再出現沙士;4大行睇淡港股;以及最新的5資金開始外流。
事實上,美國同中國要加息,已係大勢所趨,問題係時間早遲而已;而資金自由出入,現既開始外流,趨勢料會持續,但港股經已大幅調整,利淡消息還會帶來多大壓力呢?
港股由3月高位14058回落,到4月底跌到11856,下跌2202點,跌幅15.6%,亦跌穿了12000的重要支持位,此係連升11個月的正常技術性調整。一般而言,股市走在經濟前頭,除沙士係突發而不可預計者外,股市下跌,一定程度上已反映了中國經濟要降溫和美國加息的趨勢,既已「跌定先」,則港股繼續調整,幅度亦唔會大。
今次跌市,有可能「一次過」,亦可能反彈後再尋底。去年開始的大升浪,由8331升到14058,共升5727點,若調整升幅的0.382,可見11870;若調整0.5,可見11194。牛市的調整,一般不會超過前升幅之半,因此,在11194至11870之間,隨時會見底,在250日線(11569)亦有支持。
無論港股係一次過到底,或反彈後再試底,都要捱過「5窮6絕」呢兩個月,到7月先再升過。連升11個月後,調整4個月,好正常。如屬前者,就在12000水平之下整固;若屬後者,恒指可望升番幾百或一千點後,再下試250日線支持。個人看法偏向後者。
下半年的大升浪,恒指保守估計可見16000,未來兩個月的策略,可部署分段低吸。美息雖升,但本港初期不會跟足,若今年加幅在半厘以下,對整體經濟不會帶來太大影響,因此,地產股仍可列為優先選取對象,藍籌的長實(001)同新地(016)、二三線的香港興業(480)等,都可考慮。
自由行概念股同工業股亦可收集,前者有恒豐金業(870)、莎莎(178)、卓悅(653)、六福(590)同富豪(078)等;後者則屬意彩星(635),今年出口市場表現理想,盈利大增。
明天再談國企。
郭兆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