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為何要宏觀調控?

理財智慧:為何要宏觀調控?

近日股民最關心的事情,相信是國企股的調整會在何時結束。從指數走勢來看,暫時仍沒有見底的迹象,而早前被看好的國內原材料股份,因為宏觀調控的影響,遭到大幅拋售,使到不少散戶損失慘重。於是有人認為,這再一次證明投資國企股很困難,因為只要政策一改變,股市基調可以作180度轉變。
早前國內經濟發展勢頭良好,每年經濟增長都達7%以上。如果按照這個增長率,國民生產總值可以在十年之內翻一番。而由發展中國家過渡至已發展國家的過程中,基建的需求會很大,於是銅、鐵、鋁、石油等原材料股可以看高一線。
地產發展是另外一個重要行業。由於房地產的發展是一個資本集中的行業,大部份發展的資金來自借貸,特別是銀行貸款,如果建設過度,房屋價格大幅下跌的話,發展商會賺不到錢,甚至要虧蝕。但假若發展商結業,又或者賴債,便會影響到中國銀行體系的健全性。如果貸款增長過快,代表貨幣供應增加,結果會造成通脹壓力;而經濟過熱的結果,可能是物價飛升,形成泡沫經濟。到了一個不能容忍的地步,泡沫便會爆破。
中國銀行本來已面對龐大呆壞帳的問題,加上WTO的要求,在數年之後便要開放金融業,屆時中國銀行體系便會面對外來競爭,所以現時的首要任務便是要削減銀行體系的呆壞帳的比例,加強銀行業的股本,以及改善營運效率。因此如果經濟過熱,變成了泡沫經濟的話,銀行體系所面對的風險便會增加。銀行體系穩定性對於一個國家的經濟十分重要,這就是為何要作宏觀調控的原因之一。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