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消費者當家作主

讓消費者當家作主

李兆富

對自由市場構成最大威脅,除了「憎人富貴」的共產主義,還有似是而非的凱恩斯學說,以及充滿熱忱但語焉不詳的所謂反全球化思潮。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凱恩斯學說衍生出來的宏觀調控概念,加上由無知推動的反全球化運動,才是世界各國政府盲目擴張,破壞自由市場運作的真正原因。九十年代初蘇共解體,事實上證明計劃經濟注定失敗。過去十數年來,亞洲、東歐、以及拉丁美洲各國在摒棄計劃經濟後,都紛紛推出了形形色色的經濟改革方案。
這些改革計劃名義上是開放經濟引入市場,另一方面政府卻暗地裏用盡各種辦法揠苗助長。這些新興國家的發展雖然有一定成就,可是要趕上富有國家的水平仍有很大距離。結果亦清楚顯示,對新興國家經濟發展最大的障礙,就是政府干擾帶來的市場扭曲。

新興國家的本土企業無論是規模、經營方法或對世界市場的觸覺都略遜一疇,面對外國企業的競爭可謂不堪一擊。加上不少計劃經濟時代遺留下由政府經營的所謂「策略性工業」;在外圍叫囂的反全球化分子,更顛倒事非黑白,將改革機遇劇化成對峙。所以這些新興國家普遍傾向採取保護主義政策,以博取政治上的穩定。但是所謂穩定的代價,就是失去了從競爭去吸收他國企業成功竅門的機會。與此同時,這些國家亦錯過了提高內部國民需求的機會,以致經濟發展到達一定水平後便停滯不前。
另一方面,新興國家政府急於求成,在慌不擇路的情況下,傾向全盤照收凱恩斯學說內的積極干預政策。宏觀調控的概念影響下,世界各地的政府都妄想透過增加政府支出,以及控制利率和滙率來刺激經濟活動。政府支出增加令官僚架構不斷膨脹,對市場的干預亦不斷加深,而控制利率和滙率的措施,除了令資源錯誤投放外,亦窒息了資本市場的發展,令本土企業更加難發展。本土企業在經營困難下,自然向政府打主意,再進一步鼓吹保護主義。

要改革必須要從最根本的問題着手。破除對新興國家經濟發展的障礙,扭轉上述的惡性循環,除了要確立小政府的框架,最基本的因素還是要徹底改變偏重生產、漠視消費的觀念。
事實上共產主義、凱恩斯學說,以及反全球化思潮的共通點在於敵視消費,甚至將消費和浪費兩者等同。共產主義支持者狹隘地將消費視為階級剝削的產物;新興國家的為政者錯誤認為消費會減少儲存,繼而令社會投放在發展及基建的資源不足;反全球化者更加「無厘頭」地認定消費是侵略。
讓消費者當家作主,除了直接將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亦充份體現了尊重個人對財產分配決定的思維。此外,在消費者主導的社會,每個人都無時無刻地督促本土企業的改革。同時間人民亦會對政府的干預更加警覺,一旦政府胡亂擴張亦懂得及早反對。在消費者當家作主的國家,除了經濟發展會更深遠恒久,監察政府的機制亦更加有效,久而久之社會整體都會得到全面發展,這就是新興國家需要改革的方向。
……………………………………………………
作者擁護自由市場,專攻政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