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環境衞生署其中一項工作是監管食物安全,而其「食物監察計劃」是保障本港食物安全的一項主要措施,旨在顯示食物是否可供安全食用。在「食物監察計劃」下,食環署人員會在入口、批發和零售三方面抽取食物樣本,作微生物及化學測試,以評估食物的風險。微生物測試是指測度細菌及病毒,而化學測試則包括檢驗食物添加劑、污染物及其他有害殘留物及毒素等。
最近,食環署公布二○○三年「食物監察計劃」的結果。去年共測試了約五萬三千個食物樣本,整體不合格率為百分之○點三,而二○○二及二○○一年則分別為百分之○點三及百分之○點五。在微生物測試方面,去年共測試了約一萬七千個食物樣本,在十三個樣本中發現致病原,包括金黃葡萄球菌和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等,不合格率為百分之○點一;之前兩年則分別為百分之○點一及百分之○點三。至於化學測試方面,去年共測試約三萬四千個食物樣本,當中有一百二十八個樣本不合格,不合格率為百分之○點四,之前兩年則分別為百分之○點四及百分之○點六。
食環署所抽取的食物樣本中包括熟食。通常我們不會翻煮熟食,吃了含有細菌的熟食,便等於把活菌直接吃下,可能致病。因此對熟食安全,包括貯存、運送、展示和處理等程序均需嚴格標準;尤須注重處理上述工序人員可能透過手的接觸、口或鼻分泌物污染食物。因此,市民應認識熟食的風險,光顧信譽良好、合乎衞生標準的販商。
勞永樂醫生
香港電台第一台「健康男女」節目主持
醫學界立法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