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去周持續下調,恒指跌穿12000點關口,進一步再試低位,期指因為要反映藍籌股除息因素而低水百多點。上周市況是先反彈再回落,周四及周五之跌主要是受期指結算因素所影響,真正的市況表現,應在本周才可確定。
若客觀分析現時市況,影響大市的負面因素有4點:(1)加息因素;(2)國內宏觀調控;(3)北京沙士疫情;(4)資金流向問題。加息因素早已在市場反映,此因素短線利淡,中線利好,因為加息代表經濟向好。沙士疫情未有惡化,暫且不用憂慮。國內宏觀調控因素較為不明朗,但有兩點大家可留意,首先,就是今次宏調之影響力一定沒有10年前那次宏調的嚴重,現時國內之經濟基調及企業之管治情況皆勝當年。國企股大部份皆有盈利貢獻,PE低兼且有息派,從中長線角度觀察,國企股仍有一定的吸引性。
至於第4點,就是資金流向之問題,其實首3點是因,資金流走是果,沒有頭3點之因素存在,資金就不會流走。近期基金大舉沽貨,皆因預期股市會面對一些不明朗因素,但是當沽貨完成後,基金經理便沒有擔心大市下跌的恐慌。當港股真的跌至具吸引力的水平的話,資金便會重臨。
從技術的層面分析,指數已跌近250日線,基本上已具備作出反彈的條件。從過去10年3次牛市的表現分析,通常在升浪當中會有2-3次出現調整浪,令當時指數回試250日線,但從沒有嘗試過第一次回試250日線便跌破兼玩完。故此,在策略上其實應該是部署入市吸納的時機。
從心理因素分析,通常股市大跌必定是出現一些負面因素,但投資者對此等因素的觀感,通常會被股價表現所誤導。若見到大市跌得深、跌得耐,情緒便會變得恐慌,以為負面因素影響力極大。其實只要客觀分析,便知經濟復甦持續,港股及國企股PE不高,已具投資價值。港股連升11個月,升了5700點,調整兩至3個月,回落2200點(剛好是升幅的0.382),是正常不過的現象,實不用驚慌。
近日收到不少讀者查詢有關澳元走勢,筆者早在年初已提醒大家不要貪息而存入高息貨幣。短線筆者估計美元會進行調整,持有澳元者可考慮待反彈至0.75元水平止蝕。
沈振盈
訊滙證券董事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