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新語:短期見底反彈在望

投資新語:短期見底反彈在望

港股上周雖然繼續下跌,不過,大市之整體跌幅並非太大,全周計只下跌約3.6%左右,相對於多隻單日跌幅超過1成的國企股為少。但對散戶來說,由於跌幅較集中在國企及部份三四線股份身上,因此對於長期鍾情於中資股及三四線股的散戶來說,今次傷勢一點也不輕。
雖然大市已累積下跌剛超過2000點,加上恒指及國企指數開始出現嚴重超賣迹象,但散戶已被大市嚇怕,大多數已失去趁低入市的信心及膽量。筆者儘管在今次跌市中未能準確預測大市跌幅會如此震撼,但並未對港股後市感到灰心,相信在調整後仍有機會追回之前的表現,原因是依據上周五午後走勢來看,本周港股可能會因短期見底而出現較明顯的反彈,特別是國企指數在跌落4000點樓下後,似乎已經少了一批機構投資者沽貨,反映出機構投資者的「清倉行動」已經完成,有利指數反彈。但筆者仍然擔心,國內對企業收緊信貸下,會否引發一輪資金「班師回朝」的趨勢,現時仍是未知之數,因此,即使本周出現見底回升迹象,投資者仍需要步步為營。

留意衍生工具市場變動
今次散戶重創,相信與不熟悉衍生工具不無關係,一向以來,本地散戶對於股票市場之變動,觸覺尚算敏銳,不過對於相關衍生工具市場的變化則反應較慢,可能是因為本地傳媒較少報道衍生工具,令多數散戶不太重視衍生工具的重要性。其實,機構投資者可以在股市中穿梭自如,除了手上有充足的銀彈作為後盾外,懂得利用衍生工具來應付不同市況,亦是他們跑贏一般散戶的王牌。
當然,為了避免被其他投資者洞悉本身的策略,機構投資者會以各種方法去擾亂散戶的視聽,不過投資者其實仍可以透過留意本地各個衍生工具市場的變動,包括各種期貨合約及期權合約的未平倉張數變化、期指高低水情況以及認沽期權與認購期權比率,去評估機構投資者的策略部署。
彭偉新
御泰證券企業服務部經理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