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房屋協會昨日宣布動用近二十六億元在深水埗進行四個市區重建項目,共有六百七十個家庭、八十個商戶及四百四十個業權受影響,受重建影響的業主及租戶可獲房協安置或賠償。房協估計,重建工程於二○一○年竣工後,可提供約一千個住宅單位,以及約一萬一千平方米的零售商舖,但房協會虧蝕四億元。 記者:馮永堅
四個重建項目位於青山道與昌華街交界、元州街與興華街及青山道交界、興華街與元州街及福榮街交界,以及青山道與興華街交界。總佔地面積近七千二百平方米,當中有六十七幢樓齡達四十年或上樓宇,最舊的一幢更有五十一年歷史。住宅收購價會由獨立測量師評估,以收購時同區七年樓齡私樓價格作參考。
美聯物業代理首席分析師劉嘉輝表示,由於該區住宅樓宇殘舊,若以同區七年樓齡私樓價格作比較,估計平均呎價只約為三千元。商舖呎價則較浮動,因此難以估計。
房協物業發展總監羅浩仁昨在記者會上表示,今年第三季會向業主提出收購建議,估計四個項目的收購成本約為十二億七千萬元。按目前收購政策和物業市場狀況,四個項目的總發展成本,包括物業收購和建造費用,約為二十五億八千萬。
資料顯示,房協去年七月收購同區保安道與懷惠道單位作重建時,平均呎價為二千六百多元;近月樓價不斷上升,但羅浩仁強調收購呎價仍未定,他說:「𠵱家都唔知收購嗰陣升唔升,所以唔可以咁快決定呎價。」
「政府重窮過我,佢點賠畀我,有兩餐飯食就得啦!」在深水埗青山道租舖開車胎舖三十五年、現年七十七歲的林澤平,對於房協要收舖表示無奈,但他堅持不需政府賠償「一毫子」,收舖時便「順便」退休。租住深水埗舊樓單位近五十年、曾患乳癌的姜瑞森,則希望房協可賠償五十萬元搬遷費,在區內再找單位租住,方便到瑪嘉烈醫院覆診。
房協昨動員約二百名員工,展開為期三日的戶籍調查及登記,以確定重建範圍內樓宇的住戶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