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一派胡言篇 - 李怡

李怡專欄:一派胡言篇 - 李怡

喬曉陽說,人大常委的決定,並非民主的終結,反而是民主進程新起點。陳佐洱說,人大的決定是香港政治發展的起點。溫家寶說,人大「作出充份發展民主的決定」。
為甚麼中共高官對人大決定的解讀,與英美澳加等民主國家的解讀不同?也與香港人的解讀不同?莫非他們認為「普選」是反民主的?只有對普選的否定才是民主的起點?
………………………………
喬曉陽說,負責任的政府在作出重大決策時,不應「被民調牽着鼻子走」;李肇星說,外國對香港的民主發展不應「說三道四」。
香港老百姓的意向不能作準,普世的民主準繩也不能作準,只有偉大、英明、正確的中國共產黨的唯權至上的意向才可作準。
………………………………

中國人民大學台港澳研究中心主任張同新稱,絕大多數港人理解和支持人大常委的決定,反對的主要是小部份「別有用心、長期與國外反華及台獨勢力勾結」的人。
既如此,為甚麼不能以反映多數人意向的民調為依據?為甚麼不乾脆來一次全港公民投票,以顯示「絕大多數港人理解和支持人大常委的決定」?
………………………………
四月廿七日中國企業協會舉行有關「支持人大常委會四二六決定座談會」,中銀國際副董事長林廣兆說,昨天他在街上買不到《文匯報》,可見市民接受人大常委決定。
市民買報以取得資訊,與接受某項政治行為有啥關係?更何況《文匯報》每天印多少份?買不到是因為賣完了還是報攤取報的份數太少,甚至沒有取報?這位副董事長的邏輯真是天真可笑。

英文《中國日報》發表社論,指「香港那些反對釋法的人,恰恰是迫使人大釋法及作出決定的始作俑者」。
沒有人大釋法,何來反對釋法?沒有人大所作決定,何來反對決定?怎麼會是先有「反對釋法」、「反對人大決定」在先,然後才迫使人大釋法及作出決定在後?
………………………………
商界人士陳啟宗、陳永棋等紛指民主派鼓動市民上街是「激烈抗爭手法」,「只會令北京愈來愈不相信香港」;何鴻燊說市民上街形同玩火。
去年七一大遊行之後,何以無人指是玩火,是「激烈抗爭手段」?反而李嘉誠稱是香港人的驕傲。此外,香港市民如不上街,北京是否就會相信香港?北京的「不被民調牽着鼻子走」,是說明它相信香港人嗎?

………………………………
曾慶紅接見工聯會時說,人大的決定沒有將香港的民主之門關上,實際上○七、○八的選舉比現在的民主程度已有進展。
人大決定中哪一點顯示「民主程度已有進展」?又或者是,曾慶紅如何能得悉政制專責小組尚未提出的三號報告書的內容比「現在的民主程度有進展」?
………………………………
據報道,曾慶紅逐一與工聯會成員握手,見到陳婉嫻時,還叫她「婉嫻」,令她心花怒放。
可見喬曉陽早前在座談會上稱梁家傑為「家傑」,也是一種「榮譽」,只可惜「家傑」的心花沒有那麼容易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