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網球名將沙芬在今年初的澳洲公開賽以非種籽身份,打入決賽,重現其昔日王者本色;儘管最後飲恨於瑞士的費達拿拍下,但對於因手腕傷患缺陣大半賽季,復出以來又不斷在首圈出局的沙芬而言,這可謂事業上的「重生」。「重生」的背後,原來是為期約一月苦練的成果。
為○○年美國公開賽冠軍的沙芬因傷久疏戰陣,體能及肌肉力量今非昔比,為了在新的一年重振雄風,他在去年十一月底決心苦練,請來曾與森柏斯、阿加斯、碧加等網球名將合作過的波蘭裔體能教練羅達斯「操弗」自己,沙芬說:「我知道只要體能回復佳態,成績亦會回升。」
沙芬在蒙地卡羅的一個月「密集式」鍛煉中,每周受訓六天,周日休息。訓練主要包括在田徑場上進行間歇式訓練(intervaltraining)、跑山練氣、力量訓練、藥球(medicineball)訓練等。
沙芬特別仿效曾在八四年奧運上,贏得一千五百金牌及八百米銀牌的前英國田徑名將高爾(SebastianCoe),設計的間歇式訓練。顧名思義,間歇式訓練是在一特定時間內,間歇地跑不同的短距離。譬如快跑十秒後,步行五秒;之後快跑二十秒後,步行十秒;再跑三十秒後步行十五秒……,如此重複地交替不同的短跑距離及休息時間,但緊記短跑時間不能長於九十秒。羅達斯解釋:「網球比賽與其他運動不同,經常要在快跑及休息中交替進行。所以間歇訓練對提升耐力和爆發力很重要。」
除在田徑場上的帶氧鍛煉外,沙芬的特訓還包括了力量訓練。在健身室內,沙芬的鍛煉是全面性,包括上軀幹、大腿肌、四頭肌及足腱,他說:「大賽中你要在兩星期內應付七場比賽,故良好的體能及耐力十分重要。」他的力量訓練策略是重質不重量,意思是重量不需大,次數卻要多。他補充道:「尤其我的手腕曾受傷。」
藥球訓練亦是沙芬成績「反撲」的另一武器,透這種重量由兩磅至十五磅的實心球鍛煉,有助增強沙芬正手、反手及發球的力量,以及身體主幹的平衡力。訓練包括雙手胸前傳球、雙手過頭擲球、坐地抱球左右轉身等。
在特訓期間最令羅達斯難忘的是,向來喜好夜夜笙歌的沙芬能專心一意接受苦練:「我沒有想過在一個月內他會改進這麼多,難得是他甘之如飴,沒有一句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