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淵滄專欄:宏觀調控不易成功

曾淵滄專欄:宏觀調控不易成功

中國中央政府在大談宏觀調控,各地的地方政府卻一團接一團地來香港招商,很明顯,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是存在着矛盾。中央政府擔心經濟過熱,帶來通脹與泡沫,地方政府希望增加投資,帶來地方繁榮與高就業率。地方與地方更是互相競爭,因此,這一趟的所謂宏觀調控,也必定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中央擔心目前的過量投資,會帶來原材料供不應求,舉個例子,建汽車廠需要用鋼鐵,於是汽車廠一增加,鋼鐵價就上升;鋼鐵廠一增加,鐵礦石價格就上升,鐵礦石是入口的,主要來自澳洲,澳元兌人民幣升值,鐵礦石的價格不能不升。目前,鋼鐵廠數量仍不夠,於是鋼鐵價升,導致大量新的鋼鐵廠的投資,將來這些鋼鐵廠全部落成,鋼鐵價格必然下跌,但入口的鐵礦石的價格卻不會下跌。目前汽車廠已經相當多,汽車生產大增,只好割價求售,結果汽車廠的毛利愈來愈低。房地產的建設也一樣,房地產價格上升,吸引多些地產商建房屋,結果水泥價格大升,吸引更多水泥廠出現,將來,新的水泥廠蓋好後,水泥價格會不會大跌?房子愈建愈多,價格也一樣會下跌。
宏觀調控能夠解決這個矛盾嗎?不可能的,人類史上還沒有完全成功的宏觀調控例子。美國聯邦儲備局每一次在經濟過熱時就加息以遏抑,但每一次遏抑的結果就是大衰退,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如此,這個世紀的開頭幾年也是如此。當年朱鎔基在1993年搞的宏觀調控,導致大量爛尾樓出現,導致經濟嚴重通縮,宏觀調控於1998年結束。不必幾年,另一場經濟過熱又出現了,這是人類經濟周期的自然現象,誰也調控不來。
曾淵滄 城市大學MBA課程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