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現實繼續奮鬥

認清現實繼續奮鬥

盧子健

如果你問我是否相信香港終有一天會有一個民主政制,我會毫不猶豫的說:相信;不為甚麼,只因為民主是歷史的潮流,浩浩蕩蕩,終有一天會駕臨香港。
但民主的道路肯定是漫長。在台灣,人民在四十年代末期奮起反抗國民黨高壓統治不說,在六十年代有組黨活動被鎮壓;在七十年代出現了黨外運動;一九七八年爆發了震驚中外的高雄人士,民主運動領袖被捕、流亡,甚至有被判死刑。這些一顆又一顆民主種子,表面上被高壓政權扼殺了,但它們有頑強的生命力,在九十年代破土而出,台灣民主運動開花結果。今天有些香港人嘲笑台灣的總統大選,是何其目光短淺。
在南韓,自六十年代初軍人上台後,人民民主權利被剝奪。一九八○年爆發了光州事件,被殺害平民成千上萬。反對派領袖金大中被綁架回國並判處死刑。但南韓人民前仆後繼,終於在八十年代末期實現直選總統。現時南韓已晉身富裕國家之列,其經濟及文化發展都令人欣羨。

民主路長,香港民主路更長,因為香港是中國一部份,中國的民主發展非常艱巨。
一九七九年的北京民主牆運動轉眼已經二十五年,八九年的學生民主運動至今亦已十五年,但中國的民主運動還未成形,要有全面的民主化,恐怕還需要好幾代人的努力。
香港是中國的一部份,期望中國目前仍在一黨專政的局面下香港能夠有全面民主,是不切實際的空想。一個抱現實主義觀點的民主派不會幼稚到真的以為○七年可以普選行政長官、○八年可以普選所有立法會議席。
雖然如此;人大常委最近全面封殺○七○八年民主發展的決定,仍然令人沮喪。沮喪不但因為決定本身,而是決定的過程。決策者連假戲也不做、惺惺作態的諮詢也不做,只是干脆的向民主說不。這種對民主訴求蔑視的態度,向我們展示了爭取民主的難度。

無論如何,認清現實倒不是壞事,甚至可以說是好事。如果我們知道民主道路漫長,我們要作長期奮鬥的心理準備。跑馬拉松者不會在開始的一段就把氣力都花光。
如果我們知道當權者對民主的態度,就不必再懷抱一廂情願的良好願望。爭取民主,最重要的是香港人自己爭氣。
香港是一個富裕社會,也是一個功利社會,所以願意為民主付出代價的人不多,而激烈的抗爭手段亦未必為普羅大眾所願意追隨或者認同。
但現時希冀民主、不滿強權的民氣是存在的。在認清形勢後,我們要想辦法把這一股民氣轉化成為一個能維持長期民主運動的動力,這是一個高難度的任務,也是民主運動必須面對的任務。
相信很多民主派朋友都在思考這個問題,我也沒有甚麼真知灼見,但很希望我們能找到一些方法,讓工作極度繁忙的中產階級和商界行政人員有渠道對民主運動作出恒常的貢獻。如果有一個民主工商專業聯盟的出現,關於民主發展的爭論,就會出現戰略性的變化。
……………………………………………………
作者為公共事務顧問,文章隔星期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