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主權評級如何釐定?

理財智慧:主權評級如何釐定?

因為政府發行債券的關係,所以近日在報章之上,常常看到主權評級(SovereignRating)的詞彙。究竟主權評級與普通債券評級有何分別?為何「五隧一橋」債券與將在6月發行的政府債券,也要考慮主權評級的問題?
主權評級是針對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政府所發行債券而訂定的評級,而不同評級機構的主權評級制訂方法及評級分類亦會不同。國家主權評級的分析方法會與一般企業債券不同,因為償還能力會有差別。
企業發債的話,所涉及的本金及利息償還,主要是由企業營運所賺取的利潤支付的,如果年年虧蝕的話,那麼其還款能力便出現問題。但政府並不是一家企業,發行了債券之後,利息支出及本金的償還是靠出售資產及稅收收入支付,因此,政府債券的償還能力遠高於一般企業債券。

較企債評級高
既然政府債券與企業債券有所不同,於是政府債券的主權評級亦往往會較企業債券的評級為高。甚至有說法認為,一個地區或國家的企業債券評級,不能高於當地的主權評級,最多只能一樣高。
既然主權評級與普通債券評級有別,所以在評定級別之時,評級機構所考慮的因素亦會有所不同。例如一個地區的經濟狀況如何,就是主要考慮因素。又例如經濟周期及短期波動,會否影響到政府的財政?而地區或國家又會有多大機會出現如墨西哥金融危機、亞太金融風暴,以及俄羅斯債務般的危機呢?此外,政府的財政狀況、對外貿易狀況,以及金融體系的健全程度,亦會是當中的考慮因素。綜合以上種種因素,評級機構才能定出一個地區的主權評級。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