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報道說政府打算在今年6月中發行另一批債券,而且涉及的集資金額更高達100億元或以上,比對4月發行的「五隧一橋」債券金額還要大。
一般人都未必清楚知道甚麼是證券化債券、甚麼是傳統債券,以及甚麼是半官方機構債券,但隨着債券愈來愈普及,投資者絕對有需要先理解它們的分別,才作出投資決定。
所謂「半官方機構」,意思是指機構獨立於政府的運作、但資金則可能來自政府,而機構的運作是以自負盈虧方式進行。譬如地鐵的大股東就是香港政府,而早在十多二十年以前,地鐵已多次發債,成為香港債券市場發展史的重要事件;而發債的目的,是為了建造地鐵支線及用作營運經費。
半官方機構債券除了地鐵債券之外,還有外滙基金票據及按揭證券公司的票據或債券。票據(BillsorNotes)是年期較短的債券,但仍然屬於債權產品類別之一。
外滙基金票據的主要買家為各大銀行,只有小量供散戶投資。銀行之所以買賣外滙基金票據,除了可作為資金頭寸管理之外,外滙基金票據還可以作為抵押品,成為貼現窗制度下銀行向政府拆入資金的重要工具。
按揭證券公司債券是資產證券化債券的一種,由按揭證券公司向銀行收購按揭貸款,然後把這些資產證券化,把貸款的收益化成債券的利息給予債權人。由於按揭證券公司是獨立於政府運作,雖然成立之時資金是源自政府,但也只屬於半官方機構。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