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研出幾種沙士疫苗

港大研出幾種沙士疫苗

【本報訊】香港大學發現對付沙士冠狀病毒的藥物及預防疫苗,但礙於「動物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P3動物實驗室)」仍未落成,因此暫未能測試藥物及疫苗的實際成效,研究工作較外地落後。
港大微生物學系系主任袁國勇昨日接受商台節目《風波裡的茶杯》電話訪問時稱,該學系已從六萬種不同化學物質中,找出不少對沙士冠狀病毒有高抑制性的藥物,也研究出數種可產生沙士冠狀病毒抗體的疫苗;但由於港大欠缺P3動物實驗室,故未能在動物身上測試,令原先研究工作領先全球的香港,現在落後於人。
他指出,港大正籌備的P3動物實驗室,成立經費高達二千四百萬元,每年運作經費也要七百萬元。商台節目主持人鄭經翰遂將去年發起「一人一口罩」運動籌得的善款餘額逾一百四十三萬元,全數撥捐港大醫學院,作突發性傳染病研究。

擔心病毒帶到本港
港大發言人稱,有關的P3動物實驗室將在今年內落成,位於醫學院內。現時所用的實驗室雖達第三級生物安全標準,但沒有進行動物實驗的設施。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已預留八百萬元撥款,供港大將實驗室提升至第三級生物安全標準。
內地最近的沙士個案估計源頭來自實驗室。袁國勇強調,實驗室意外不能完全避免,所以必須加強對實驗室工作人員的培訓,一旦發生突發事故應作出滙報。
他又認為,內地近期出現的沙士個案,受感染者主要是病毒研究者、與其接觸的家人,或曾照顧患者的醫護人員,未造成社區爆發,故危險性較低。但他擔心有曾與患者乘坐同一火車的乘客受感染,代表病毒或在社區擴散。一旦有自由行人士或在五一勞動節來港的內地人受感染,即會將病毒帶到本港,故必須做好戒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