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香港新悲情

4.26香港新悲情

王丹

四月二十六日真不是個好日子。十五年前的今天,中共拋出所謂「四二六」社論,把愛國學生運動定性為「動亂」,激起全國各地本已平靜下來的高校校園內的極大反彈,為中共在八九民運中走向與人民對立邁出了最關鍵的一步。
而今年的四月二十六日,中共再度敲響民主的喪鐘;在它操縱下的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決議,二○○七/○八年的香港行政長官及立法會選舉,都不得實行普選。
從「四二六」社論到不許香港普法,整整十五年,我們看到了一個簡單而明確的事實:中共在政治文明方面毫無進步,而這一事實造就的,就是香港的新悲情。

可以說,從八十年代初中英雙方可以洽商香港前途的時候起,香港就開始從一個國際金融貿易中心變成一個悲情城市。這種悲情與六七十年代的台灣一樣,悲就悲在住地的人民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香港的政治制度,先是由英國操控,後來由中英討價還價決定,現在則完全由中央政府一手決策,任憑你幾十萬人上街表達意見,別人置若罔聞。在酷熱下含淚上街,苦苦訴求的香港人,到頭來發現自己的命運仍然操縱在他人之手,這份悲情,該是多麼的鬱悶沉重,多麼的悲憤難言!
今日的中共已經徹底撕去「一國兩制」的面具,他們終於可以逞快於一時了。然而,獨裁政權的命運就是「可以逞快一時,無法快樂一世」。當年台灣的悲情導致了今天台灣主流民意離統一漸行漸遠,使中共墮入「戰與和」的困境;今天,香港的新悲情也可以醞釀,它在未來會造成香港人甚麼樣的心態與反彈,是中共逞快於一時必須承擔的後果。中共為了維護自己的專制政體,不惜造成國人人心的渙散,最後吃苦頭的必將是它自己。
……………………………………………………
作者為八九民運學生領袖,文章隔星期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