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線遊:<br>鬧市雀鳥天堂跟導賞團免費觀鳥

短線遊:
鬧市雀鳥天堂跟導賞團免費觀鳥

觀鳥,大家可能想起米埔、尖鼻咀、鹿頸等郊野地方,有否想過尖沙嘴鬧市一樣是雀鳥天堂?九龍公園林蔭處處,不但有留鳥居住,還有候鳥在園中過冬,出現的野生雀鳥接近百種,逢星期五有免費導賞團帶領觀鳥,你有無興趣參加?

記者:戴維浩 攝影:梁細權
(部份相片由香港觀鳥會提供)
模特兒:Jasmine、Kylie

鳥巢舉目皆是
早上7時,Jasmine和Kylie隨觀鳥團出發,過長廊到體育館前花園,兩少女叫道:「有鸚鵡呀!」十數隻紅領綠鸚鵡、亞歷山大鸚鵡在頭上飛過,時而佇立樹頂,時而徘徊體育館屋簷,吱喳不停,叫聲吵耳,導賞員陳Sir解釋:「𠵱家係佢哋求偶期,所以鬼殺咁嘈!」又見泳池對出噴水池上的金屬雕塑上有鳥巢,離地約20米,用垃圾、枯枝建成,十分趣怪。
邊走邊看,來到環形健身徑區,鳥鳴處處,雀鳥多而不怕人,常由樹上飛落草坪覓食,一時間黑領椋鳥、鵲鴝、八哥、鴿等湧現眼前。陳Sir又指向樹上互相靠攏的七八隻雀鳥,把望遠鏡遞給二人:「呢種叫噪鵑,七八成群,所以又叫七姊妹。」



最佳位置榕樹底
步往鳥湖,由於公園本身飼養雀鳥,所以飼料吸引了野雀,Jasmine忽喊:「嗰隻雀仔留咗碧咸頭呀!」甚麼碧咸,紅耳鵯才對吧,頭豎黑羽冠,比碧咸的雞冠髮型酷得多!陳Sir估計公園內的紅耳鵯數目比麻雀還要多。鳥湖旁的蘆葦上還有白頭鵯,嘴含麵包,與二人僅距1尺,久不飛走。
最後來到自然保育園地,地上有數隻珠頸斑鳩,大模廝樣在老榕樹下吃掉下來的種子,找食物碎屑,陳Sir說:「雀仔好鍾意食榕樹種子,所以觀鳥最佳位置一定係榕樹底。」至於裝備,由於大部份雀鳥已經習慣接近人,所以目視已可,距離過遠,才用上8至52倍望遠鏡。

■鬧市中的雀鳥真聰明,懂得廢物利用,用垃圾及枯枝搭成鳥巢。

■公園很多樹木都有鳥巢,有的更近在咫尺,只離地數米。

■觀鳥團亦備有52倍單筒望遠鏡供參加者使用。

紅領綠鸚鵡
外來鳥,原產塞內加爾、蘇丹、烏干達、索馬利等地,公園內的紅領綠鸚鵡,應該是被放生後繁衍出來的後代,已完全適應鬧市生活,交配期間,叫聲響亮吵耳。(出沒A區)
(張浩輝攝)

亞歷山大鸚鵡
與紅領綠鸚鵡相似,分別是肩膀上長有紅羽毛,原產於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及斯里蘭卡,食穀物、蔬果為生,當地農民恨之入骨。(出沒A區)
(呂德恒攝)

噪鵑
眼紅色,嘴綠色,發出「咕噢!咕噢!」叫聲,像小孩哭泣,飛行時呈現修長尾巴及短圓翅膀,四季皆見其蹤影。(出沒B區)

珠頸斑鳩
嘴暗褐色,腳紫紅色,頭頂灰色,後頸至頸側有珠斑,像身繫珠鏈,素食,發出「咕咕!咕咕!」叫聲,求偶時,雄鳥點頭挺胸挨向雌鳥,雌鳥不閃避便有情鳥終成眷屬。(出沒C區)

白頭卑鳥
全長約19厘米,頭頂後部白色,背部橄欖綠,叫聲沙啞,常見於郊外及屋邨休憩場地,吃果子和昆蟲,拍攝當日在鳥湖四周出現,可能貪戀湖中禽鳥的飼料。(出沒D區)

紅耳卑鳥
尾長,頭豎黑羽冠,比碧咸的雞冠頭還要酷,面有紅斑,因此得名,繁殖期3至8月,每窩下蛋3至4隻。(出沒D區)

鵲句鳥
俗名「豬屎渣」,繁殖期間有強烈領域意識,視雀巢附近為自己領土,一旦有其他鵲鴝或人類闖入,鵲鴝便提高聲調鳴叫。(出沒E區)

黑領木京鳥
鳴叫聲「嘰嘰呱呱」,頸部如黑領帶,因此得名,別名「花鷯哥」,愛湊熱鬧不怕人,喜三五成群在草坪上覓食。(出沒B區)



歡迎中途加入
隨團觀鳥,有2位香港觀鳥會「紅耳鵯俱樂部」會員任導賞員、1位香港觀鳥會會員任英語繙譯,身為導賞員之一的陳Sir,3年前以玩票性質參加了香港觀鳥會屬下長者義工隊──「紅耳鵯俱樂部」,負責帶領長者觀鳥,自此愛上觀鳥:「睇雀仔唔怕會悶,因為每次都有新嘢,一世人都睇唔晒!」
導賞團亦歡迎愛鳥人士中途參加,就像來自北京的趙先生,訪港第三天來九龍公園,接過陳Sir的單筒望遠鏡,他看見了珠頸斑鳩,驚訝道:「我非常喜歡這鳥,牠的頸有珠斑,一看就覺得牠非常漂亮。」他興致勃勃地問有關公園內的雀鳥資料,導賞員一一解答。

紅囗藍尾句鳥
冬候鳥,雌雄鳥同樣有橙紅囗、腹及藍色尾羽,有少部份留於本地,未飛返內地。(所有區域)
(呂德恒攝)

烏東鳥
冬候鳥,在港過冬,不過有部份還未北遷,吃昆蟲、果實,尤愛由榕樹掉落地上的果實。(所有區域)
(呂德恒攝)

■睇雀,睇極都唔厭。

■很有趣,以後會多點留意出現身邊的雀鳥。

九龍公園清晨觀鳥滙敍
日期:逢星期五
時間:7:30am至9:30am
集合地點:九龍公園拱廊
(近室內泳池入口)
費用:免費
查詢電話:23021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