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指走勢喘定,不過國企股依然疲弱。成交萎縮是十分正常,博反彈早已入市,被綁後已動彈不得,欠缺心血的,又不會輕易在低位隨便出擊,沽家角度也是一樣,已不會太過積極。筆者依然認為是趁低吸納,不過應早已耗盡彈藥。
長期看法不變,不斷重複沒有意思,繼續談盈利預警的問題。德昌電機(179)做法是公平,可是筆者一位朋友身受其害,卻有另一種體會,資訊發放渠道是公平,但發放的時機則有斟酌的餘地。
因為原材料上漲的因素,絕非突然而來,去年底中期業績中未見任何提示,翻查紀錄評論還是傾向樂觀,12月之時不見風聲,但1至3月已知大概了吧,拖延至4月下旬才發盈警,最合理的解釋,是對影響比較清晰。今次的盈警中,盈利下跌的幅度,便清楚表明了是兩成左右,3月底年結,自然4月才有數字概念。
問題是原材料價格上漲,在1至3月中一定已經有所影響。筆者朋友的意見,是兩成這個額外資料,根本意義不大,倒不如早一點發出一個不具確實數據的盈利警告,股價早點反映,便少了一批無辜在高位接貨的投資者,可能他也能夠避過一劫。
重質不重量的盈利預警,不是沒有例子。美聯物業(1200)印象中便開創了先河,以超快的速度行動,2月中發出盈警,指出大地產商回佣減少,對收入會有影響。同是盈警,和德昌性質是大大不同,德昌預告6月初公布的業績不濟,美聯則指出收入基礎的改變,嚴格而言,至少要在下次中期業績才有反映,3月底公布的業績,依然相當不俗。
這種遠期盈警,不錯在時機上理論上會比德昌可取,但營商環境變化萬千,也有可能反而誤導。
以美聯為例,可能3至6月二手市場忽然大旺,抵銷了大地產商回佣減少的影響,甚至出現增長,假使如此,2月的盈利預警,便與事實不符。精神是好,卻有機會反而被投資者認為是刻意誤導。如何處理盈警時機及內容,是有很大的學問。
黃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