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評級機構對於股市的升跌,有一定的影響,而政府亦十分重視香港的主權評級,現在的做法是時常與評級機構交流,把香港經濟的最新狀況,向評級機構反映。
如果評級機構把香港主權評級調高,股市的反應通常是正面的;相反,如果評級機構把香港主權評級調低,那麼股市下跌的機會就會較大。於是有些誤解認為,評級的調升調降,主要是針對股票而來的。
事實上,評級機構的評級是針對於債券而非股票,而評級的高低,代表發債機構的還款能力是高是低,以及有沒有違約風險。當然,如果一間公司連償還債券利息能力也沒有,公司管理便很有問題,股價自然有下跌的壓力。
信貸評級機構中,較為知名的有穆迪(Moody's)、標準普爾(Standard&Poor's),以及惠譽國際(FitchIBCA)三間。而債券的評級高與低,通常是以英文字母作為代表,如果要達更微細的評級,還可使用「+」或「-」符號作為代表,又或者有1、2、3等。不過,不同評級機構的評級代號也有些微差別,最好先了解各間評級機構的等級表,才判別有關債券的好壞。
一般來說,債券可分為投資級別及投機級別。投資級別的債券,代表債券發行人的還款能力相當高;而投機級別的債券,發債公司在還款或還息方面都可能出現問題,因為風險高的關係,所以回報亦會較高。投資及投機級別的分水嶺,就是評級在Baa3(穆迪評級)或BBB-(標準普爾及惠譽)或以上的債券,而政府五隧一橋的債券,就獲得穆迪的Aa3、標準普爾的AA-,以及惠譽的AA+評級,屬於投資級別較高的評級。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