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政府決定粗暴封殺香港的民主進程後,香港不少「有識之士」為了迎合北大人的意旨,紛紛提出各種各樣的說法為不合理的決定保駕護航。例如地產商陳啟宗先生就大聲疾呼的說普選將會導致政局不穩,影響投資者信心,他更批評那些積極推動普選的大律師及法律界人士是在誤導公眾。
像陳先生這樣的論點絕不是新的,自從八十年代中期香港開始湧現爭取民主的聲音後,那些眷戀財團治港、眷戀既得利益、反對政制開放的人就不斷以政改及普選影響政局穩定而反對在香港引入普選,後來甚至有人提出「要飯票不要選票」的奇怪主張,彷彿選票跟飯票、民主跟政局穩定是互相矛盾似的。但是大量的事例、大量的國際經驗說明,全面的普選跟經濟發展是不矛盾的,而且只有普選才能真正確保社會及政局穩定。
應該看到,政局最不穩定的絕不是實行普選、實行民主的國家或地區,而是那些專權的國家、集權的國家,因為專權國家的權力集中在少數人或個人手上,這樣的體制不但容易出現權力繼承問題,更難以吸引了解人民需要及有能力的人參與,最終只會淪為任用親人、任用朋黨(Cronies)的腐敗政權,令政局陷於長期的不穩中。相反,民主制度透過長期及和平的權力交接、透過公開公平的選舉,令人民可以更換不稱職及無能的政府,令新的政治人才不斷流進政治體制內,避免政權長期受少數人壟斷,也減少政府出現腐化的機會。兩相比較之下,實行普選的政制不是更能保障政局穩定、更能確保經濟能長期穩定發展嗎?
更何況香港過去六年半的慘痛經驗已充份說明現時非驢非馬的政制是一切政治不穩定的根源。試想想特首若不是由小圈子選舉產生而是由普選產生,表現差勁、不懂民情的董建華先生早在○二年七月便已被趕下台,那往後的很多危機如沙士疫潮、二十三條立法都不會演變成不受控制的政治危機,市民也不會積聚那樣多的怨氣,甚至不會出現七一大遊行。現在北京政府卻要維持小圈子選舉、維持非驢非馬的政制,這等於把不穩定的種子留在政治體制內,令政治動盪隨時捲土重來。像這樣的決定,怎會有利於社會穩定、怎會有利於經濟發展呢?
(圖)陳啟宗昨日表示,普選將會導致香港政局不穩。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