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地帶:扁平足的謬誤與真相

健康地帶:扁平足的謬誤與真相

謬誤:扁平足是先天性足疾。
真相: 扁平足有先天性及後天性的區分。後天的不良足部障礙性發展及習慣是引致扁平足的原因。

謬誤:足弓完全貼地才算是扁平足。
真相: 不是。當站立時,足弓並不一定要完全貼地面才算是扁平足。足弓完全貼地面可能是因為足部的脂肪過厚而誤覺為扁平足。其實,扁平足的定義很廣範,一般而言,足弓有下墜的症狀都稱之為扁平足。所以,不是所有扁平足個案都需要治療。

謬誤:小朋友在家中穿着鞋子可預防扁平足。
真相: 柔軟的保護鞋即使在家中亦可讓小朋友穿着,但並不能預防扁平足的發生。相反,兒童在家中或安全的地面上赤腳活動,可刺激肌肉發展,鍛煉雙足感應力,從而使雙足更強健。

謬誤:兒童若經診斷後患有扁平足就一定要穿着鞋墊。
真相: 不一定。多數兒童都擁有不一致的足弓高度,骨骼及肌肉亦未完全發展完成。倘若沒有病徵,例如足部疼痛、抽筋、腳踏變異、關節僵硬,可不必穿着鞋墊。真正的扁平足,即使從小便用矯形鞋墊,也不一定成長後能長出足弓。

謬誤:鞋墊是唯一治療扁平足的方法。
真相: 不是。視乎扁平足的嚴重程度。專科治療師會先檢查及評估扁平足的各症狀,從而選配多項的治療,如鞋墊、運動治療、不良步態及習姿的改善、合適鞋襪的選擇等。

謬誤:在公司行走「石卵徑」可改善扁平足。
真相: 無疑適當地行走「石卵徑」可鍛煉雙足較深、較細小的肌肉。可是這並非每個人都可使用。糖尿病患者或感覺神經受損人士應特別小心,應先諮詢醫生的意見,行走時也要量力而為,循序漸進,免得引致其他的足部問題。
撰文:卓健足病診療師劉庭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