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讀者因肩頸痛到元朗壽富街仁愛堂田家炳綜合醫療中心進行「拔罐」及「推罐」治療,她指在進行治療期間感到痛楚及皮膚很燙,離開後更發現皮膚受損,醫療中心答允替她治療,直至痊愈為止。
讀者何小姐憶述本月十四日事發經過時稱,醫師先替其照燈數分鐘,之後便將玻璃瓶一個接一個的吸在其背上至肩頸位置,惟放至近右肩時,該玻璃瓶因吸不穩倒下,醫師再放上吸啜,仍是倒下;在反覆吸啜間,她向醫師示意瓶子很燙,醫師隨即拿走玻璃瓶,其後又再放下其肩頸;當時房間突然電力中斷,醫師離開查看。
「佢返嚟再放玻璃瓶上去肩頸,呢個位置一共燙咗四次,直至我話真係好痛先唔再吸。之後佢就拎走啲樽,不斷喺兩邊膊頭同頸來回推罐。由於過程中成個背脊都好滾,我冇詳細睇過就離開!」
何小姐續稱,離開不足十數分鐘,她感肩頸位置愈發灼痛,對鏡子一看,才發現該部位滲血,她即時折返求醫;醫師檢查後替其消毒及貼上膠布,並向她說「唔好意思」。「佢哋燙傷咗就唔應該喺患處推來推去,表皮甩晒,重唔即時同我講!」她大感不滿,翌日致電中心投訴。
「佢話搵番幫我拔罐嘅醫師睇番我,我梗係冇信心啦!而且,根本佢都冇話提供西醫畀我,直至你哋(本報)跟進,佢哋先話有諗過提供西醫畀我睇!」
仁愛堂田家炳綜合醫療中心函覆本報稱,於何小姐治療期間,診所電力曾短暫中斷,主診醫師因突跳掣而意外碰跌「拔罐」。中心於何小姐投訴翌日致電給她,再次了解事件,當時診所已表明願為她跟進病況,並期望她能盡快返回讓醫師繼續處理傷口至痊愈;惟何小姐稱不願由原來之主診醫師跟進,並要求賠償。
覆函指出,該醫療中心服務包括中醫、西醫及牙科,無論何小姐經醫師診斷後需西醫或中醫治療,中心亦能處理,直至她康復。覆函又聲稱,何小姐於治療過程,並沒有皮膚損傷及脫皮,而她離開時也沒有表示不滿;至20分鐘後何小姐突折返告知發現傷口,醫師亦已替其消毒處理。(○四二五○○一)
中醫師蔡尚斌表示,「拔罐」其實有很多種類,市面主要流行兩大類,如傳統式的「火罐」及近年流行的抽真空方法。蔡醫師指出,一般進行「拔罐」也不會產生傷口,只會於翌日呈現瘀黑色,只需以熱水輕敷便可。蔡醫師坦言,「火罐」是靠酒精及火燃燒空氣,使瓶子「吸實」肌肉,一般也相當安全;只有發生「搶火」才會灼傷表皮,但此情況極少出現。
蔡醫師稱,於「拔罐」期間「跌罐」,也屬常見情況,尤其放於傾斜的肩膊位置,只要將瓶再放上便可。
服務熱線
電話:29908288
傳真:23702192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