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巴任車長的劉偉明,每天都在差不多同一時間,在相同的路線上,碰到一張張熟悉的乘客面孔,見慣了,他總會報上一個微笑、一句早安,或許這就是他入職7年,連續6年奪得傑出顧客服務獎的原因;亦反映巴士與其他集體運輸系統如地鐵、火車的分別──在於那一點點的人情味。
原本駕駛貨櫃車的劉偉明,由於經濟走下坡,貨櫃行業逐漸式微,所以在97年轉職城巴任車長。除為生計轉行,原來劉偉明年輕時有一個奇想,就是駕駛不同種類的車輛,「我做過的士司機,揸過小巴、旅遊巴,甚至貨櫃車。我個人無論做甚麼都要做到最好,所以後生時第一次考到車牌,就希望有一日可以取得各種車的車牌。」
由運貨變成載人,除了「運貨固然要小心,載人就更加要安全」外,劉偉明說以往駕駛掛接式的貨櫃車,轉彎攞位角度與雙層巴士有很大分別,「初初不習慣(巴士),動作做得過多,例如轉彎角度攞多咗……其實都是小問題,但若果知道攞幾多位就夠,乘客可以坐得更舒服。」
較早時一名乘客懷疑嫌巴士車長開車慢,兩度揮拳毆打。劉偉明入職數年,慶幸未遇到類似事件。他說:「遇到乘客不滿,車長一般都會盡量免傷和氣。遇着乘客受藥物影響,或者飲醉酒,那種場面都好難避免,惟有盡量心平氣和。」
職業司機除有機會碰到這些「惡客」,很多時亦會遇上怪事,劉偉明說:「我聽過有位車長講,他行駛的路線會經過墳場,而且連續有幾個站,有晚他駛至附近時,有乘客在第一個站按鐘落車,他便埋站開門,但無人落車,見無客他便繼續開車;隨即又有客按鐘,到第二個站時,又停車開門,仍然無人落車;開至第三個站時,又同樣有客按鐘但無人落車,他覺得奇怪,就停埋一邊到上層看看,豈料全車都無乘客。」
劉偉明駕駛的M47路線,行駛金鐘至華富,亦途經薄扶林道墳場,所幸未親身經歷過這些「奇遇」,但即使遇上他亦不怕,「可能是機件故障而已,就算真係有特別乘客,我不犯人,對方亦不會犯我吧!」他說入行多年,駕駛巴士接載過不同乘客,「就好似孔子『有教無類』,我就『有搭(巴士)無類』。」
雖然沒有恐怖遭遇,但劉偉明在多年駕駛生涯中亦有難忘事。在入行第3年,有一天適值大風雨之後,他行車路線其中一段發生山泥傾瀉,他駛近時才發現道路受阻,只得下車搬開石頭,「乘客見我搬石,亦一齊落車幫手,那一刻深深感受到守望相助。」
不過,最後由於山石太多及安全問題,劉偉明上報控制中心後,便將巴士調頭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