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些報道把政府發行的五隧一橋債券與滙控(005)股票比較,然後斷定債券的吸引力不及股票,說單從息率方面比較,債券的利息已不及滙豐高。這樣的比較,就像把蘋果與橙比較一樣,並不合適。
債券的息率,是在債券發行之時已決定的。如果債券持有人把債券持有至到期日,那麼債券章程上所載明的息率,債券持有人有接近100%的機會獲得那個回報(只要債券的評級夠高,屬於優質投資級別)。相反,股票以前的派息,只能作為參考之用,因為今年派息多,並不代表明年派息一樣多。公司能否派息,要視乎在過去一年有沒有盈利,以及來年公司需不需要大量資金發展。
如果公司派息政策有所改變,來年股票派息亦會有所改變,所以今年派息的數額,並不保證明年數額會一樣,因此在派息穩定性方面,債券比股票高。
購買股票的主要目的,是長遠增值往往勝於利息收益,所以股東關心股價表現應多於股票派息。但買賣債券的目的就剛剛相反,持有人對於債券利息的關注,遠高於對債券價格的波動(對於短期債券而言)。因此購買債券與股票的人士,會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投資者。
如果手上有筆現金,原本打算拿來投資股票之用,那麼又應否投資於政府債券?答案是「不應該」,因為目標不同。如果習慣了股市上上落落的刺激,會嫌棄債券太過平淡兼回報太過穩定,沒有驚喜。不如繼續持有現金,等待下個機會才入市吧!但如果手上有筆資金──三五年甚至七年都不會動用,假若又不想冒太大風險,現時只把現金存定期的話,那麼申請五隧一橋的債券便較為適合。因為它風險低,但息率比定期高,是銀行定期存款之外的另一選擇。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