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球,一個好「鬼佬」、好「男人」的運動。但不說不知,原來木球在香港已經有一百六十多年歷史。最近,香港木球會更組成第一支香港女子木球代表隊。其中一名女球員鍾絲綺文坦言木球不但是適合一家大細玩的運動,它講求的眼手靈活配合、協調、短途速跑及拋波的拉筋姿勢,都有助一個人的身心發展。
文:徐嘉華 圖:成啟聰
訪問時特別約了這支新組合「娘子軍」到場示範,發覺隊中果真包攬不同年齡層的球員,有細至十五歲的中學生、OL及家庭主婦,甚至有一對母女組合。看見她們身穿奶白色制服、超大型白色護腿、手持木球板及頭戴護盔,好不威風。
鍾絲綺文這位物理治療師說,木球可加強心肺功能,但緊記一定要做熱身。她說:「如果未接受過訓練的,包括體能及技術,好難可以應付到打木球過程中,那種需要短途快跑去追波的要求(因為擊球手不時要跑向對方的三柱門取分),尤其是這種突如其來的短跑,可以在一個game中做數十至一百次,這有助增強心肺功能,但一定要先熱身。」
「我好想推薦給小朋友玩,因為在小朋友的level,木球不單訓練到他們在比賽中思考、又訓練到他們合群;而且擊球時訓練到他們眼手並用及跑跳力,投球時又可加強肌肉的彈性。」綺文建議四歲大的小朋友已經可以開始玩木球。
至於兩名同為十五歲的球手,文涓懿及陳嘉敏不約而同說木球「好玩」。中英混血兒的文涓懿已經玩了三年半,其母Anita亦是隊中成員。文涓懿說:「我們家中先是爸爸玩木球,我玩了三年多,現在一星期練四次,還會到健身室練氣,通常做跑步及舉重練習。」現在國際學校讀十一班的文涓懿,外表斯文、瘦瘦削削,才十五歲已經有五呎七吋高。
現時香港聯賽約有三十支隊伍,打木球的女生約一百多個,但青少年組則不計其數。最近香港木球總會更將木球介紹到學校,希望遲些減低「洋鬼子」運動的印象。
這一支年初才成立的木球「娘子軍」,在上周六及周日的「處女戰」––滬港埠際賽中,以各一平手,算是個好開始。
木球(Cricket)又名板球,可分成6人、8人及11人。比賽時,雙方各攻守1次為1局。守方隊員全部入場,1名投球員和1名接球員分別站在草坪直道兩端,其餘9人按隊長安排分布在草坪直道外。攻方擊球員設法不讓投球員將球投中「三柱門」,並盡量用力擊球以得分。如果擊球員將球擊出時認為是個好球,則跑向對面的球門區。其同伴(陪跑員)從投球區也向他跑來,完成一次交換位置的跑動,可得1分;如有機會,兩人仍可再交叉跑,直到6次為止。場上守方球員將設法阻止跑動,把球投向三柱門使擊球員或其同伴出局,10名球員均出局才結束1個回合。
擊球手(Batter):除用球板防守自己的三柱門外,還要打球取分的攻擊球員
投球手(Bowler):投球手向擊球手投球,目的是要令擊球手出局
守場員(Fielder):作用是協助投球手拉球或傳球而令擊球手出局
「局」-擊球時間(Innings):擊球手「未出局」的時間,就是他的「局」,全隊的擊球手的局加起來,就是全隊的局,亦即完成一次進攻
球場(Pitch):球場闊3米,長16至20米,內置兩個三柱門,是擊球手擊球及投球手
三柱門(Wichkets):木柱約1米高,20厘米闊,這是投球手的目標,位於擊投區兩端,各由3支木柱組成
回合(Over):在1回合內投球手須投6球
4分(4runs):將球擊出邊界外就能得4分
6分(6runs):將球擊出邊界外而球在被擊出邊界前不着地就能得6分
初級室內木球訓練班
主辦機構:康文署、香港木球總會
日期:5月9日至7月11日
可選擇的地點:土瓜灣體育館、 黃泥涌體育會、 將軍澳體育館、 粉嶺和興體育館
參加資格:6-12歲(每班25人)
費用:HK$70(共8節課)
查詢電話:25048102(香港木球總會)
網址:
註:學員無須購置任何裝備或制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