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投資者對歐股不存厚望,主要是鑑於歐洲經濟持續呆滯,前景仍未露曙光。然而,從選股者的角度來看,正因市場焦點集中於宏觀經濟的陰霾,忽略了背後利好的選股因素,反而令歐股有更佳機會可帶來驚喜。
選股者有兩大特徵:其一是按基本因素「由下而上」選股,重視公司估值、盈利能力、財政狀況及業務優勢,不受大圍市況蒙蔽視聽。至於另一特徵乃「相反理論」投資者,選股者往往擇善而固執,敢於逆市而行。
歐股正為選股者提供理想的投資環境。經過長達一年的攀升後,近期歐股估值已隨着市況偏淡而回軟。歐股市盈率於2003年徘徊在16倍的水平,但上月中已降至約15.5倍,這與美國17.9倍和日本36.8倍相比,顯得更具吸引力。
另一方面,盈利開始成為推動歐股股價上升的主要動力。
去年,歐股投資者憧憬歐洲經濟復甦,故紛紛吸納航空股、非人壽保險股及電訊股等,令後者股價大幅急升,無視它們許多均是盈利欠佳、負債纍纍的企業。至於具有良好盈利和現金流的歐洲公司卻反而被投資者忽略。這個情況從去年11月起出現轉變,投資者開始重視企業盈利,獲調高盈利預測的歐股開始跑贏大市,令選股者逐漸得心應手。
值得注意的是,過往歐洲公司的盈利增長趨勢,常較美國公司遲12個月才出現。按美國近期的業績公布計算,達68%美國公司錄得盈利增長,是200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這令人對歐洲公司的盈利前景有所寄盼。
事實上,不少分析員預測歐洲公司今年可錄得自2001年以來首次的營業額增長,並預期後者將取代成本減省,成為推動歐股盈利上升的主要因素。
自上月起,各主要歐洲股市的市場闊度(上升股份減下跌股份的淨數)均有明顯的改善,這一方面是由於盈利推動股價,另一方面亦與併購活動顯著增加有關。
併購活動導致許多歐股的潛在價值獲得「釋放」,而作出收購的歐洲公司則藉此鞏固市場地位、增加定價能力,以及進一步減省成本。歐洲多個行業均有眾多的公司參與,為併購整合提供可觀的空間;而在市場力量驅使下,歐洲企業自理門戶的傳統思維亦正在改變。
從這個角度來看,10個東歐國家於下月1日加入歐盟,將為歐洲企業帶來新機遇和挑戰。市場一般着眼於歐盟的本土生產總值可增加約5%、消費人口可增加20%至4.52億人,卻忽略了新成員國和舊成員國之間的工資差距,將令外判及生產基地轉移之勢加劇,對新舊成員國的企業有危亦有機。
部份投資者現正循3個途徑來掌握有關機會,包括:(1)投資在那些正進軍新成員國市場的歐洲企業,包括消費品公司、電訊公司和金融企業;(2)在舊成員國內,找出那些已在新成員國從事特許經營業務,並有一定成績的中小型企業作出投資。它們包括製造商和零售商,除可望享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外,並有機會成為大型歐洲和美國企業的收購對象;(3)在新成員國的股市中尋找投資機會。不少該等公司的估值和盈利前景均具有吸引力。
綜合上述分析,歐股的選股環境生氣勃勃,並非如宏觀經濟般局促鬱悶。無論從估值、盈利前景及市場闊度來看,歐股蘊含良好的投資機會,其吸引力正隨着大市整固而添增。
然而,鑑於看淡歐股的情緒濃厚,投資者必須擺脫地域、市值、價值、增長或市場指標等思維約束,致力選出往績及前景均良好的公司。我們相信,這是今年投資歐股的最佳策略,並有機會提供出色的回報。
富達基金(香港)有限公司
富達投資熱線:26292629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