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看到靜濤的文字了,靜濤說佛理,總說得深入淺出,好容易明白。
日前,讀她刊在澳門報紙的《黃豆與禪》,講的是自己經歷的老故事:中學時代,學校放暑假,她和小朋友到山林禪寺旅遊,向一位慈祥的老師父請教:「甚麼是禪?」「你家裏是做甚麼的?」他反問。「種田的。」靜濤答。
老頭揮手指指半山的農田:「你看到田裏種的黃豆嗎?」問完,就耐心解說:「豆子要種在土地裏才會生長,但土石也障礙了它,所以說,有幫助,就有障礙。你看,黃豆成長的過程裏,如果碰到小土粒、小石頭,是不是會把土石拱開,再向上伸展?這叫做甚麼?」「它就跑出來啦!」她說。「不,這就叫做解脫。」老頭諄諄教誨:「即使你在學校裏學了好多知識,畢竟要從其中解脫出來,才有創意。」靜濤點頭,若有所悟。
「禪,不止如此。」老頭接着說:「如果種下去的,是豆子,會不會變成花生?」「當然不會。」她答。「對。」老頭再笑問:「如果種的是黑豆,會不會變成黃豆?」「也不會。」靜濤認為:這許多年來,她曾經聽過不少佛法的高深理論,但中學時代那一席平凡至極的話,卻道出人生平實又深刻的哲理。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那就是因果;因果,有時候,很細緻,連種黃豆,也不會得黑豆。「有幫助,就有障礙。」這話好極了;水,可以把船浮起來,但水,是船的「障礙」;浪,更是「障礙」。然而,沒有「障礙」,船怎麼可以前進?無風無浪的人生,是怎麼樣的人生?
把人家的文章抄一抄,大家受用;我這個人,甚麼老實話都講出口,天天開罪人,開罪人,就有「障礙」,這個故事,也是用來安慰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