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Preiss筆記:5點理由中國不會硬著陸

MichaelPreiss筆記:5點理由中國不會硬著陸

港股在上周跌足4個交易日,直至周五才稍有起色,而今年至今為止,恒生指數亦已滑落了差不多3%。港股表現如斯疲弱,一方面是投資者對加息的關注,另一方面則是市場擔憂中國經濟會出現硬着陸。

雖然中國經濟硬着陸的風險不能抹殺,但我仍認為能軟着陸的機會較大。由於國企股在過去1個月的跌幅甚為可觀,現價吸引力已頗大。至於何時才可以入市吸納,則要視乎投資者對中國經濟的看法是軟着陸還是硬着陸而定。
每當一個國家的經濟出現調整,硬着陸的風險便難以摒除。主事當局若過於優柔寡斷,便會讓泡沫愈谷愈大;若過於強硬,則會一手製造了硬着陸的嚴重後果──而這正是北京政府現時所面對的兩難局面。

市場過於悲觀
不過,現階段對中國經濟或國企股持過於悲觀的看法,似乎有點兒杞人憂天。
首先,縱使中國出口增長強勁的勢頭即將逆轉,其衝擊會基於以下因素而得以紓緩:
1.全球其他國家的生產活動持續轉移至中國,而過往一些在海外生產的物資,現時已可在中國製造,價錢亦更便宜;
2.全球工作外判的大氣候;
3.愈來愈多出口領域由私人擁有,競爭力亦得以提升;
4.出口領域的設施,質素在過去3年已大幅升格,以及
5.在有需要時可以提高向出口商提供的增值稅回贈。
此外,今次的出口增長的升勢並未如94至95年般瘋狂,故即將出現的跌勢亦理應較96年的滑坡溫和。

其次,國內需求即使在日後調整向下,亦不會如上一個經濟周期那樣痛楚,而今次經濟宏觀調控落藥的劑量應該不會如93至95年那一次般重手,主要因為今次的經濟起飛,速度和幅度均未若當年般一放難收,而經濟過熱的情況亦未遍布一角落。
第三,中國領導人非常清楚,中國由人治邁向法治的過程仍未完成,任何經濟硬着陸將會演變成為政治危機。加上中國政治體制仍然是中央集權形式,故在有需要時,中央政府可以抽調資源以減低經濟滑坡的衝擊。事實上,上任總理朱榕基在98年時亦是用此方法推行大量財政刺激措施,令經濟安度危機。
第四,今日的過度投資,意味伴隨着中國日後經濟滑坡而來的,會是過剩的產能和通縮。在此情況下,中國大可推行貨幣刺激措施,制止經濟出現硬陸。
第五,亦是最後一點,愈談論硬着陸,愈會令中國對有關風險提高警覺,在處理緊縮政策時更加審慎。

通脹料可受控
今次經濟起飛並未如93至95年那一次般失控。縱使去年投資相對GDP的比率高達47%,不但是中國歷來最高的比率,亦可能是全世界任何大型經濟體系均未出現過的高數字,但該數字極可能因土地的貨幣化而遭扭曲。更加重要的是,今次的投資熱潮亦是由其他國家把生產活動遷移至中國所推動。

經濟動力澎湃
中國在未來數季的通脹壓力或會進一步攀升,但相信不會太高,亦不會過於持久。
在上一次的經濟周期,通脹是由食品價格所推升,故市場對自去年10月開始已見蠢蠢欲動的食品價格會挑起另一次通脹表示關注,恐怕會招來更多的緊縮措施。不過,除非出現巨大的天然災害,在農產品價格提升和政府直接資助農民的政策推動下,農產量今年料可增加,其價格亦不會一放難收。
在未來1至2季,中國經濟的增長步伐仍會維持強勁,這是因為現時所實施的調控政策,根本不足以遏抑澎湃的經濟動力,而新措施亦需一定的時日,才可產生預期效果。
基於上述原因,我相信港股和國企股近期的跌幅是過度了。既然情況並非我們想象般嚴峻,出現硬着陸的機會理應不大。港股的跌幅料已反映了大部份的負面消息,我建議投資者可以考慮在現價趁低吸納中資股。
﹙本欄隔周逢周一見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