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白領一名的黃善誼,趁「沙士」疫症過後,地產發展商以相宜租金吸納創業人士租舖的機會,將興趣變成生意。黃善誼耗盡一生積蓄希望闖開新路,所以不容有失,於開業前,她走遍全港做市場調查,為了找合適材料,更跑到內地的圖書館找資料。
黃善誼對家政縫紉有濃厚興趣,尤其是對喱士產品更加瘋狂,於是在公餘時間參加裁剪縫紉興趣班,務求更上層樓,提升技藝。由於朋友經常請她造窗簾、咕臣等家居精品,引發她開舖出售自製布藝精品的意念。
布藝軒位於恒隆集團旗下的淘大花園商場,經過「沙士」一役,發展商為振興該商場,闢了一條創業徑,把舖位間細,再以3000元「全包」形式租予創業人士。黃善誼經友人介紹得知此創業途徑後,遂按發展商的申請規則,寫了一份開業建議書,順利租下舖位,與朋友周志榮合作創立布藝軒。
為興趣開店做生意,成功例子不多,因為很多只是鬧着玩,黃善誼卻做足資料搜集才扑鎚開店。「我行遍全港賣喱士的舖頭,旺角有一間,沙田有千色店,紅磡亦有,但都只得幾間,而且所賣的喱士都好貴。」
另外,很多香港人貪便宜,經常返內地造窗簾等家居布藝物品,所以她除了在香港做市場調查,亦要與大陸市場比較。「內地的物價雖然平,但服務態度不及香港,所以我便在服務上鬥;香港方面則在價錢上爭客,布藝軒賣的較其他店舖平兩至三成。」黃善誼胸有成竹地說。
她又提起「曾經有位太太到來,要我攤開各種不同尺碼的枱布給她看,怎知她只看沒有買就走了,好像測試我的服務態度及耐性。不過,不久她就介紹一批朋友來光顧。」
說來,她不時會遇上這類「怪客」,「試過有位小姐見到我將日常用品加上喱士作裝飾,幾日後她就拿着所有小時候用過的東西來,有枱燈、鏡盒等等,叫我幫她加喱士製飾,話『想有番童年的回憶』。」
除了訂做窗簾、椅墊外,黃善誼亦會自行設計及縫製現成的布藝精品出售。目前,出售現成精品佔營業額約70%,其餘30%為訂造精品。
布藝精品多以喱士為主,黃善誼開業其中一個難題是布源,布藝軒現有的材料主要來自香港、內地及泰國。她說起初茫無頭緒,根本不知道在哪裏找布料。「我返大陸的圖書館找參考書,又四圍尋找賣布集中地,然後上門拚命找合適的布料。」由於經常買貨的關係,內地布廠不但承接她的定單,更肯按其設計生產。
黃善誼說,透過香港的批發商固然可訂購外國的優質喱士,但其實內地廠商製造的喱士質素亦不賴。周志榮說:「在香港要經常找新布料,大陸則已經有間廠可按照我們的設計款式織布;至於泰國,由於款式轉得慢,所以半年才去一次賣貨都無問題。」
由於開業資金有限,加上舖面細,所以黃善誼只會積存喱士布料,其他布料則會向布商及布行拿取布辦供客人選擇,待客人訂購才向布商落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