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蟹不同行,蟹不一定橫行,膽小的「長腕和尚蟹」就偏偏在大潭港這遊船墓地「前行有忌」;同船不同命,一岸之隔,港內的大小棄置龍舟、遊艇,對比起對岸的簇新遊艇,更顯可憐孤獨,今天就先憑弔破船,再探望這有趣的小蟹。
記者:李淑芬 攝影:黃子偉
模特兒:Gemini、Sue(RichStrategy)
香港島地形多石,加上都市急速發展,港島區紅樹林少之又少,想欣賞河口生境,只得到大潭走走。乘巴士前往大潭篤水塘,沿大潭水塘道向下走,過大潭童軍中心,左轉入一條林蔭小路,穿越大潭篤村,突然一望空闊,右邊泥灘近在咫尺,左邊一龐然水壩傲立跟前,走在壩上的車輛變得像Tomica模型車般細小,在高空呼呼飛過,有趣得很。
過橋,沿泥灘向港灣中心綑邊,踏在濕滑石面,幸好鞋子防跣功能高,否則站不住腳,河口有片還算乾爽的堅實草地,地面匍匐着大簇在乾旱環境下仍可存活的肉質植物海馬齒,還有零星的紅樹,數隻鷺鳥被我們嚇跑了,飛往較遠樹叢,遠遠監視我們,這兒泥灘生物多的是,花螺、招潮蟹經常出沒。
續往東北面內灣走,內灣有紅樹林,泥土表面有很多細小的小泥團,初以為是招潮蟹的泥穴,細看,原來是「長腕和尚蟹」作怪,牠們只得一角硬幣那麼大,渾圓身軀像顆小波子,故又稱「波子蟹」,Gemini嚷着要帶牠們回家飼養,Sue立時阻止:「如果每個遊人都帶牠們回家,牠們一定會絕種。」對呀,「長腕和尚蟹」已經數量不多,苟活大潭一隅,絕不能傷害牠們啊。
正看得入神,Sue忽然大叫:「嘩!毛蟲呀!」嚇得眾人彈起,原來剛才探路時,大毛蟲無意中爬上小記身上,掉在泥灘上,遇上「長腕和尚蟹」,沒有大戰,分道揚鑣各自各走!Gemini做好心,把大毛蟲送回樹木上,免牠爬上一輩子,也不能重返樹林。
「長腕和尚蟹」,正式學名「MictyrisLongicarpus」,俗稱「波子蟹」,身軀渾圓,背有淺色藍點,長腳呈幾近透明的粉紅色,牠們是向前行的,但天生膽小,被嚇時不會狂跑,反而縮作一粒波子狀,動也不動,再不旋轉鑽進泥土避敵,邊鑽邊進食有機碎屑,故牠們出沒的地方,泥面必然可見被牠們挖出的碎泥粒。
看完小蟹,沿泥灘綑邊行,泥灘濕漉難走,每踏一步,腳掌都深陷泥濘,幾經辛苦,才抄近最大的中式棄船。這船被棄置多年,記得當年陳潔儀也在這兒拍過《等了又等》MTV,好奇心驅使下,我們爬上船艙,看還有甚麼殘餘物資,船上物品不多,船邊甲板還開始破爛,圍欄有鬆脫迹象,一步一驚心,但奇怪的是,廚房內的筷子筒還插着簇新的筷子、膠匙。
離開船隻,剛想離去,見兩婦人手拿水桶,赤腳從對岸涉水過來,細問,原來她們家住柴灣,特地前來摸蜆,摸到的蜆,回家浸上一晚,就可以炒來吃。
根據郊區地圖顯示,穿越紅樹林後有山路接走港島徑,便嘗試深入紅樹林尋覓,密林路難行,經常有刺手的露兜勒、大草堆擋路,樹冠密布,不見天日。走不久,竟發現一布滿舊水樽、水桶的平坦地,兼聞到排泄物的刺鼻氣味,相信這是非法入境者的賊竇,為安全計,回頭是岸。原路折返,水愈退愈淺,路更輕鬆易走了。
出發前查潮水漲退資料
遇潮退才可近距離觀賞泥灘生態,出發前,宜先參考天文台網頁內提供的潮汐漲退資料,免得去到大潭才發現潮漲,泥灘可望而不可及,掃興而回。
網址查詢:
去程:
西灣河地鐵站A出口乘14號巴士($8.4),於大潭道大潭郊野公園站下車。
回程:
大潭道大潭郊野公園站乘14號巴士,返回西灣河地鐵站。
全程需時:
約3小時
回程,口渴得緊,往大潭篤村的歡樂士多小休,汽水杯麫奶茶小吃任擇,汽水$7,礦泉水$6。
歡樂士多
地址:大潭篤村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