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手記:應用材料傳購併ASML

矽谷手記:應用材料傳購併ASML

半導體廣泛被應用於不同工業及產品,令該行業迅速發展外,亦造就了半導體製造器材行業的發展。而矽谷的應用材料(AppliedMaterials,AMAT),在半導體製造器材的市場佔有率超過兩成,更是業內的一哥。

擊退日本兩大企業
然而,AMAT並非在晶片製造的每一個步驟也是一哥,例如日本的東京電子(TokyoElectronLimited)在介電蝕刻(DielectricEtching)方面較優勝;晶圓瑕疵測試(DefectInspection)是由矽谷的KLA-Tencor(KLAC)獨佔鰲頭;微距掃描式電子顯微鏡(CD-SEM)方面是日立(Hitachi)較為佔優等等。但應用材料勝在服務多元化,提供全線生產器材的一條龍服務,去年營業額便達44億美元;而東京電子及荷蘭公司ASML則分別以38億及19億美元的營業額排在後面。
其實,ASML可以成功上位,真要多謝應用材料,皆因在整個晶片生產過程步驟當中,微影刻板技術(lithography)是應用材料唯一沒有觸及的市場,ASML就是成功打低兩家日本光學技術同樣先進的麗確(Nikon)及佳能(Canon),成為刻板技術的一哥。有傳言指應用技術可能與ASML合併,若消息真確,應用材料更是如虎添翼。
至於設計軟件方面,則差不多盡是矽谷公司的天下。這類軟件一般稱為EDA工具(Electronicdesignautomation),即是電子設計自動化工具,EDA行頭中的一哥原是雄霸多年的Cadence(CDN),但自從Synopsys(SNPS)兩年前以價值7.5億美元的換股方式收購Avanti後,這兩家公司可謂叮噹馬頭。兩家公司去年營業額均約11億美元,而MentorGraphics(MENT)則以6.7億美元的營業額遠被拋離在第三位。

不要看輕這些EDA工具的重要性,一塊晶片現時的容量已經超過數百萬個內部元件,尤其是踏入0.13微米製程後,利用EDA工具可將整個晶片內部相互影響的數據正確地模擬出來,令設計者在製造前能更有把握地確保晶片正確操作。有人更預期,EDA工具的發展速度將是晶片業發展的一大限制。

EDA生意額達452.4億
正由於此,EDA在這兩年間算是最多Start-up(新成立公司)的半導體行業之一,過去三年矽谷雖然不景氣,但每年仍有逾40家EDA公司成立。三家矽谷EDA巨頭,近兩年亦不斷進行收購,爭佔地盤。有報告預測,EDA行業的總營業額未來三年將會增加50%,達58億美元(452.4億港元),百花齊放的局面相信會持續多一兩年。
魯笨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