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訊四圍炳:網商搵金必須具創意

傳訊四圍炳:網商搵金必須具創意

搞.com的網商曾經是「多金」,不過一切已成過去;現在做.com能夠「多金」,都是Yahoo、eBay或Amazon等「品牌」巨頭;而且還不是在任何地方也所向無敵,Yahoo成功,但雅虎中國卻搞不起。能搞起,廣告收入只是一部份,還要靠其他收入幫補,內地網商便是靠手機短訊才起死回生。
在這個市場環境下,Google宣布將推出免費電子郵箱服務Gmail,給予每位用戶達1GB的郵箱空間,甚至鼓勵客戶不用刪除郵件!Google甫作出公布,立即令市場震盪,不少業界也議論紛紛。

Google推GMill涉侵私隱
Google踏足免費電子郵件市場,當然不是靠傳統「玩法」──其商業模式仍然是依賴廣告,但卻是針對目標客戶的廣告。Gmail怎樣將廣告發放呢?它正是利用Google的搜尋器技術,掃描電子郵件的內容,例如內含甚麼關鍵字,便向該客戶發出相關的廣告。譬如,客戶電郵內談及唱卡拉OK,Gmail便向用戶發出卡拉OK或音樂的廣告。Gmail的概念是將搜尋器、知識管理和網上廣告扣在一起,若能成功,的確是一項叫人興奮的創舉;不過,Gmail卻可能觸犯歐美地區的私隱條例,面前還有不少困難要克服。
Gmail體現了「橋唔怕舊,最緊要受」的精神。無論免費電子郵箱或者是內容網站等,都是最原始的網上商業模式,數年間已經歷了幾代變化,汰弱留強,結果只有少數first-comer能夠成功,其餘皆失敗收場。Google今時今日卻可用「舊橋」,包裝上自已的強項──搜尋器技術(其他沒有掌握搜尋器技術的競爭者的進入門檻甚高),發展出嶄新而且獨特的商業模式,姑勿論成敗得失,這份創意已經贏了!

談到私隱的爭議,其實純粹只是一些主觀的感覺。眾所周知,網商Yahoo或MSN等皆有掃描用戶的電郵中,會否內含一些與病毒程序有關的字眼;如果說到侵犯私隱,目前的網商的確有用電腦「觀看」用戶的電郵。問題是,掃描電郵的目的是令Gmail獲得廣告支持;相反,若Gmail沒有廣告支持,用戶又豈能獲得高達1GB的電郵容量呢?

創意與科技需互相融合
走筆至此,傳來消息指香港審計署炮轟政府的應用研究基金,投資4.61億,資本損失卻達2.47億元。政府的基金為科技商解決了資本問題,卻不能解決創意和科技能力的貧乏──我們再不能說政府不願投資科技,根本問題是業界本身。看看Gmail的個案,我們便知真正的創意與科技配合是怎樣融合。
侯聯貴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