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本欄談到特區政府在回歸後火速構建一幅香港經濟的新藍圖,並接二連三推出落實這藍圖的一系列政策。問題是這些政策在不知不覺間破壞了香港一向尊重自由市場的傳統,並靜靜為香港的經濟體系注入了計劃經濟的元素。回歸後,有意見認為本港的法治及受其保護的個人自由漸漸被侵蝕,我們認為這與上述的特區政府政策有關。弔詭的地方是,同樣是行政主導的政府,同樣沒有民主制度,為甚麼在港英政府管治下的香港,卻普遍被認為讓港人享有高度的個人自由呢?我們相信關鍵在於港英政府尊重自由市場的運作,而特區政府只是口頭上尊重,實際上信奉的卻是計劃經濟。
海耶克在《到奴役之路中》,對這有相當精闢的分析,他寫道:「Ourpoint,however,isnotthatdictatorshipmustinevitablyextirpatefreedombutratherthatplanningleadstodictatonshipbecausedictatorshipisthemosteffectiveinstrumentofcoercionandtheenforcementofideals」海耶克認為,為了實施政府的各項鴻圖大計,便需運用手中的權力,政府權力的不斷擴張令個人自由難免受侵蝕。
盡快引入民主制度可以阻止政府權力的過度膨脹嗎?海耶克認為不一定可以,關鍵是限制政府權力。我們認為,要確立保護個人自由的機制,首先應透過嚴格控制政府支出開始,如何落實《基本法》第107條是香港重回自由市場正軌的重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