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董建華用「快刀斬亂麻」的方式向中央提交政改報告,社會矛盾因政改問題繼續激化。這情況出現的原因有三:
第一,董建華的處理手法對議員、公眾不公平。他不肯透露政改時間表,令人擔心政府九月前會匆匆通過政改方案。
董建華的態度和措辭,減少了香港人對普選下屆行政長官及立法會的希望,意味香港只能慢慢尋求改革。
第二,董建華不諮詢市民便逕自向北京呈交政改報告,一意孤行,而且董建華漠視民意,已經不是第一次。
第三,政改報告的九項原則,部份觀點強調行政主導,教人誤以為立法會和司法權均受行政主導,不能維持獨立性,缺乏捍衞香港人利益和權利的意願。
「○七年普選行政長官」是市民大眾急切的要求,香港市民的普選權一直被剝奪,對於政府的政令和決策只有反對之聲而無阻止之力。
換言之,你有你遊行抗議,我有我三讀通過。為甚麼立法如此順利呢?因為以前的立法局議員,不是官守便是委任的,關上門「唔掂傾到掂」。
時移世易,在民主的浪潮下,這種「閉封式」管治方法已不合時宜,「○七年普選行政長官」是市民大眾、社會各階層急切的要求。
謝南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