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無儲主,誰可當之?

港無儲主,誰可當之?

中共據說「總是代表着中國最廣大人民的」。但是,去年底他們一介入香港政制討論,香港廣大人民就知道民主無望了。
人大釋法、政制發展小組報告、董建華政制進程報告等無非小插曲,不用聽已經知道奏甚麼旋律。全球六十二億人,沒有一人會期待中共促進香港民主。中共為政宗旨這樣深入人心,上至江澤民下至胡錦濤大概都會引為成就。
這齣政治樣板戲最值得記載的,是香港無數縉紳豪貴的唱和。香港大學教授薛鳳旋沾沾自喜說,人大釋法由他率先倡議;香港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教授以政協委員身份,宣布「反對普選」;政務司長曾蔭權說,「香港政治人才不足,政黨也不成熟」;鉅富李嘉誠說,「政治實驗的代價,香港承擔不起」。類似言論一時間積案盈箱。
從前武則天篡奪了李唐天下,思量以武氏繼承帝位,循例問群臣:「朕年齒將衰,國無儲主;今欲擇善,誰可當之?」群臣都知道皇帝心意,一致稱頌武三思,只有大臣狄仁傑一言不發。武則天問:「卿獨無言,當有異見。」狄仁傑從容回答說,應立武則天兒子李顯,再續唐祚:「(臣)察人心,實未厭唐德。」武則天問他怎麼知道,狄仁傑說:「匈奴犯邊,陛下使梁王三思於都市召募(募兵),一月之外,不滿千人;後廬陵王(李顯)踵之,未經二旬,數盈五萬。」武則天震怒,命左右把狄仁傑扶出(《資治通鑑考異》卷十一)。
但是,武則天震怒之後,還是接納了狄仁傑意見。畢竟人心慕唐,天下是天下之天下。
中共同樣篡奪了國家,所為卻和武則天迥異。去年香港區議會選舉,他們使民建聯、港進聯參選,廣費金銀,支持者還是零零落落;民主派參選,經費捉襟見肘,支持者卻數盈萬千。中共震怒之餘,不是像武則天那樣順應民心,而是禁止香港普選行政長官。對他們來說,天下是槍桿子之天下。
武則天喜歡臣民效忠,於是有個王慶之率領千多人詣闕,「以死請」,求立武氏為太子(《大唐新語.諛佞》);有個郭弘霸也發誓搏殺李唐餘孽,要「抽其筋,食其肉,飲其血,絕其髓」(《古今譚概.容悅》)。今天的薛鳳旋、劉兆佳等可以踵武王、郭了。
但武則天還有一個狄仁傑,新中國卻沒有。狄仁傑去世後,武則天垂淚說:「朝堂空矣!」中共則不然。他們說朝堂英才濟濟。香港的儲王必須姓共。
……………………………………………………
古德明 作者專研中、英語文,文章逢星期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