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去了兩個地方,第三個呢?」我問武漢友人談笑兄。
駕着車,衝橫直撞,他是這裏的名人,公安看他犯規,也網開一面吧?在馬路中間停下,他指着街角的幾個大牌檔說那裏的東西怎麼怎麼好吃,後面的車子不斷按喇叭,他也不去管他們。
「這就是我們出名的燒柴魚,柴魚吃大量水草,破壞自然,我們吃牠,天公地道。」
甚麼叫柴魚?走近去一看,原來就是廣東人叫的生魚,煲來給病人進補的那一種。身有斑紋,頭似蛇,故洋名亦稱Snakehead。
小販們把柴魚劏了,也不洗,用布抹乾,穿兩枝鐵叉,就那麼在炭上燒烤起來。
等待的時候由其他檔子買了一煲燉湯,黃豆和豬尾。湖北人和廣東人一樣,是喜歡喝湯的,中國其他地方沒有這種習慣,不懂得欣賞,尤其是江浙人,像倪匡兄,一看到八爪魚乾煲蓮藕的紫紅色湯,大叫顏色曖昧,不去碰它。
再吃幾碟小食後,柴魚已烤好,拿到桌上上來。所謂桌,比普通的矮一半,椅子也是,和澳門紅磚頭街市後面大牌檔擺的一樣。坐了下來,有點像小孩子玩泥沙。
試了一口柴魚,肉相當粗糙。至於味道,用了孜然調之。孜然這種香料通常用在串燒羊肉上,新疆小販在各地都賣這種東西,大概是由中東傳來的吃法。
孜然的香味,個性很強,愛上了無它不歡,討厭的覺得太古怪,像印度人胳肋底的狐臭,即刻作嘔。
我對孜然並不抗拒,也不是特別喜歡,就是想不到它也能用在河鮮或海產上。
才十幾塊人民幣。吃得飽了。
「下一個地方呢?」我問。
談笑兄說:「到漢口最出名的吉慶街。」〔武漢之旅‧五〕